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在过去短短1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牛肉进口量增长了19,000%,即190倍。这个数字耐人寻味。一方面,城市化和中产阶层导致了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精致化,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空前增加;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和10年前相比,食品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对本国产品信任度的降低促使他们转向品质更有保证的进口产品。
质量革命早已从丰田的汽车生产线扩展到了食品和制药领域。民以食为天,“吃”从来就不是个简单轻松的话题。作为所有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消费品——食品和药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包装和运输交付,所有环节都存在被污染的风险。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的产品,不仅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对于企业而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仅要蒙受产品召回、法律诉讼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还会对企业品牌声誉造成重大损害。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从三聚氰胺婴儿奶粉到二甘醇成分过量的毒牙膏,从食物中毒事件缠身的美国第三大快餐品牌Chipotle,到波及到24个省市的山东非法疫苗案,丑闻一旦曝光,每一个细节都被置于媒体和消费者的检视之下,无处遁形。报道激起的恐惧和忧虑让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食品药品的来源,不惜为安全和质量付出更高的价格。
为应对医药食品安全问题,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业生产标准,以确保绝对的安全。如我国的CFDA、美国的FDA等国家级监察机构,每隔数年就会出台新的政策来规范行业标准。
政府监管、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产业自身也应该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一场主题沙龙上,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工业企业英格索兰就此话题与媒体和产业伙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品质生活时代的食品医药安全话题提供了独特的产业视角。
投资于安全,才能留住信任
企业生存要靠源源不断的利润,而利润的产生从根本上要依靠消费者的信任。反复购买就是消费者信任品牌的体现;失去消费者信任的品牌,尤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再让顾客回头。所以,建立强大的责任感、投入资金和管理资源来确保产品质量绝对安全可靠、保护自己的品牌,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
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Chipotle墨西哥风味餐厅,以标榜新鲜健康食材和自然养殖肉类的营销策略,成功发展为拥有1900家门店、市值240亿美元的大型连锁餐厅。然而今天人们已经很难将这家餐厅的名字与“健康”两个字联系到一起。它那句时髦而有力的广告语“良心食物”(Food with Integrity),曾经成功了击败了那些土里土气的竞争对手,现在看来却变成了对自己的讽刺。从2015年7月开始之后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全美近500人先后因Chiptole的食物中毒,这个数字仅仅是明确接受救治的人数,实际感染人数据专家估计可能有10倍之多。危机爆发后,Chipotle的股票市值蒸发了30%,营业额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但真正可怕的是,Chipotle或许永远地失去了它的顾客,包括那些最忠诚的。为了挽回局面,Chipotle发行免费和打折优惠餐券、引入新菜单项目、投资新技术并制定计划以改善服务,都无法让销售数字变得好看。
在中国,三聚氰胺婴儿奶粉事件不仅直接导致了问题奶企的破产,还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彻底失去信任,中国奶业从此发生分化,一蹶不振。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利润和成本的关注可能会超出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甚至对隐患视而不见。但从长久来看,那些奉守最高道德和行业标准的企业,也能长久受益于用户信任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价格溢价。
美国排名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同时也是多家肉类包装制品品牌的母公司。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管控方面,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认证。“不管在我们的农场还是工厂,食品安全都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们的企业文化当中,安全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保持透明拥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在上周公布2016年可持续性报告时,该公司的政策事务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对媒体说。这份列举了史密斯菲尔德在引领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众多信息,包括:实现连续三年(2014-2016)产品零召回;业内第一家将100多种产品成分表在网络上公开的企业;微生物设施获得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认证,全球仅有283家企业获得过该认证;投入近2000万美元用于升级冷藏系统、清洁和消毒系统,安装新的环境测试设备;旗下所有工厂连续五年保持了100%全球食品安全项目认证——全球食品安全的黄金标准,等等。通过保持最高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史密斯菲尔德继续保持了消费者和用户的真诚信任,很多产品被公认为全球最安全可靠的产品。
广义上,食品行业包括原料种植、加工、制造、运输等从农场到超市和餐馆所有环节的参与者。所以,质量与安全有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投入与协作。例如,食品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广泛使用压缩空气推动物料输送、气动仪表、PET吹瓶、管路吹扫等,而且压缩空气在一些生产工艺中都会和产品发生直接的接触。但由于空气中天然含有一定的水分及颗粒物,同时在生产工艺中会使用润滑油对一些关键部件进行润滑,这就会导致空气压缩系统中存在少量的油、水分及颗粒物杂质,从而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如果这些颗粒物、水、油含量超标,轻则可能导致长时间的停机、废品率上升,重则会影响批量产品的质量,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严重后果。
也正因如此,各国的卫生监管和安全生产机构都将食品药品行业的压缩空气质量定为最高等级。这对空气压缩设备就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目前在该领域,空气压缩机老牌制造商英格索兰是业内第一家无油螺杆机和离心机同时通过TUV Rheinland® 严格测试的空压机生产商,并且都获得了最新版ISO 8573-1:2010 零等级无油压缩空气认证,能够长效持久提供100%无油纯净空气。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增多,食品安全因素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英格索兰零等级无油空压机的可靠性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高度认可,能确保压缩空气系统的生产环节中没有污染物,有效地帮助食品和药品生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英格索兰压缩技术与服务中国区解决方案及大客户负责人王子麒说道。
英格索兰创立至今已有146年的历史,早在1912年,它就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无油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此后,英格索兰又相继革命性地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无油螺杆式空压机和第一台搭载HPMTM混合永磁电机的调速变频无油螺杆式空压机,不断用全球领先的革命性技术提出新的行业标准。为了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稳定,这家公司一直注重于上下游产业链建立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给我们,如果他的成本很高,他也不能低价卖给我们。因为如果对方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我们的产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帮助他们共同克服存在的挑战,控制成本并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王子麒介绍道。
终极安全,仍在创新
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除了质量因素,食物供给也面临着深层次的危机。
表面来看,世界粮食产出总量已经能够满足当前人口的粮食需求,但实际上,73亿世界人口的九分之一,即超过8000万人,仍在遭受饥饿折磨,他们大部分生活在亚洲和南非地区,很多是儿童。每年因营养缺乏而死去的5岁以下儿童超过300万。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其中70%生活在城市,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需要更多的消耗,农业产出需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提高70%才能满足那时的食物需求。需求迅速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的效率和空间却在环境污染、耕地退化、气候变化、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下不断降低。
另一方面,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并没有全部被人们消费,高达30%-50%(12-20亿吨)的比例都被浪费掉了。浪费大部分发生在美国和发达国家的饭馆、超市和家庭。影响更大的浪费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非常不同的是,不发达国家食物浪费并非发生在供应链末端,而是起点:低效的收割、本地运输能力的不足、不健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产业条件意味着农产品常常得不到正确的加工和存储。
移动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质量管控和追溯、创建更安全的食品供应链方面却明显滞后。所以,与提高食物产量相比,遏制和减少浪费是“长在低处的果子”,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技术和方案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去年10月,沃尔玛在北京建立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与IBM和清华大学协作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善食品的追溯、运输和销售方式。区块链技术将对食品进行全程数字化跟踪,从供应商生态系统到商店货架,最终到消费者。诸如产品原产地信息、批号、工厂和加工数据、有效期、存储温度和运输等都将与相应的食品建立数字化关联,所有环节、交易的信息都存在区块链当中,这些记录无法更改或扭转,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无误。这让作为零售商的沃尔玛拥有了从来源到销售的完全掌控能力,一旦发现大肠杆菌污染情况,他们能在几分钟之内从整批的食品中,找到个别污染源,及时控制危机扩散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少腐败和浪费,为企业降低成本。
同属英格索兰公司旗下的冷王是全球运输温控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它为横穿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量身定制的“一带一路”跨国冷链解决方案,实现了一万多公里精确温控、全天候远程监控、中欧合作全球联保,已成为行业标杆之作。这个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通过GPS获得机组和货物位置信息, 并通过远程监控技术, 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并实施节能控制,保证对温度敏感的货物安心无忧地到达目的地。先进的冷链物流能有效保持食品新鲜度,使其在货架周期延长数天,减少了浪费的同时,也大大避免了食品、药品因腐败变质而给人们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改善了生活的品质。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高新技术、高额投资、先进管理紧密相连。全程冷链涉及原料采购、加工、运输、储藏直至消费等多个环节,并且不再是公路冷链运输‘一枝独秀’,还需要铁路、船运和航空冷链的齐头并进。”英格索兰冷王中国区总经理周超介绍说,“凭借近80年的全球运输温控经验,冷王的全程冷链解决方案在各个环节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从田间、屠宰场、码头,到超市、餐厅和家庭,冷王与物流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为食品的新鲜与安全提供了精确的温度控制及可靠的冷链保障。”
2016年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需要冷链服务的产品市场预计总额超过3.6万亿元,如果冷链成本按照最保守的5%计算,整个市场超过1800亿元。截至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22%、34%和41%,冷链产业链将更多地向“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延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创新机会,也导致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就是其中的挑战之一。今天的消费者,除了消费体验本身,更关注产品的来源、其背后生产技术的创新性和过程的环保性等,他们会为那些关心用户利益、拥有相同理念的品牌投上自己的一票。所以,不管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消费品和服务厂商,还是靠近产业链上游的工业企业,都要准备好随时接受来消费者的监督和质疑。
面对食品安全这样的全球性挑战,企业不仅要将其转化成的商业机遇,努力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案,还要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变成持续创新的动力,并通过与用户的积极分享与互动,让这种责任感和创新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