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精神控制、PUA?你是否正在陷入“关系物化”的迷局?

201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服药自杀,送医救治期间被宣布“脑死亡”。据聊天记录显示,牟林翰在两人恋爱期间对包丽使用大量侮辱性言语,要求包丽称自己为“主人”,甚至还向包丽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单等诸多要求。2020年4月11日,包丽去世。其母亲认为,牟林翰的精神控制及折磨就是导致包丽自杀的主要原因。

包丽自杀事件的曝光,引发了舆论对于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控制、PUA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事实上,不只是恋爱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职场上下都会存在类似情况。

有很多情侣为了维持表面生活的和平,为了保持有伴的状态,刻意忽视对方的人格缺陷。明知道彼此可能有各种问题存在,却还是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亦有许多父母不断要求孩子的成绩排名或职业选择,只为了自我感动。可能有很多子女经常听到父母表示:“我这么辛苦,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又或者是“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了,为什么你还觉得不够?”诸如此类的道德绑架让子女裹足不前。

再看职场关系,很多人为了塑造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不断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疯狂工作,从而丧失了自我的价值。

当恋人成了弥补寂寞的工具,当子女成了满足虚荣的借口……其实已经陷入了人际关系的物化旋涡。

什么是关系物化?

关系物化指的是在人际情境中,任何一方为了满足欲望,无视自己或对方的感受,把人当成没有情感的物品,采用损害彼此身心、权益或资源的方式,来达到预定目标的人际互动模式

上述所讲的包丽自杀事件中,牟林翰将包丽视为自己的私人物品,并未给予最基本的尊重和感情,恰恰印证了关系物化中最经典的一种恋人关系模式。同时也为所有女性敲响了警钟:你不是谁的附属品

在郭彦余所著的《关系物化》一书中,对此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诠释。作者通过多个实例告诉人们一定要学会拒绝被他人物化,以及拒绝自我物化的不健康关系

《关系物化》通过阐述日常生活中的四种社交关系模式——恋人关系、职场和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以及自我关系,为大家梳理了种种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加以解析和指引。

与此同时,本书还帮助人们辨别自己是否处于被“物化”的关系中,作者也给出了专业的心理学办法,教会人们建立健康、公平的社交模式。

作者郭彦余常年于教育界第一现场服务,既是心理咨询,也是学校的辅导老师,具备多年行业经验,并著有《隐喻治疗》《同学,你只是不想太累》等书。

回归关系物化本身,它其实不仅是被“他人物化”,或“物化他人”,还包括个人因为自身的匮乏而忽略他人的贬抑、伤害与攻击错误地定义了自身的价值

本书指出,无论关系物化展现在哪一种关系形态当中,都具备三大指标:只关注自己、忽略他人、单向性,这也是用来检视身边关系的重要特征。

一是只关注自己:物化他人者只在意自己的利弊得失,并将之视为最优先的考量,而不管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效应或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物化自我者则只在意自己的形象,为了经营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委曲求全,或者为了从别人身上获得保护,不断地牺牲自己、隐藏自己、伤害自己。

二是忽略他人:物化他人者会无视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一切伤害,即使知道这样的伤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也不能接受,还是一意孤行;物化自我者则无视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及付出,做出危害自己的事情或自暴自弃。

三是单向性:物化他人者不会随着关系中另一方的回应做出任何调整,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我行我素;物化自我者则永远以对方的想法和行动为主,贬低自己。

从以上这三种指标中,大家可以轻松判断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是怎样的。如果你正在面临被“物化”的关系,就一定要学会勇于拒绝

写在最后:

事实上,本书是一本非常详尽的操作指南甚至可以说是“治疗手册”。我们在面对人际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处于不自知的状态,甚至会忽略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但《关系物化》将这些“血淋淋”的现实一一剖开,摆在我们面前,逼得你不得不正视问题。

找到问题加以解决,才能让所有形态的关系恢复健康状态。尽管每个人都无法孤独地活在“关系”之外,但你的行为可以决定别人如何对你,《关系物化》为大家提供了一大解决方法:只有了解真正的自己,才能保证不被他人物化!至于其他的解决方法,可能需要你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了。

荐书《关系物化》

作者:郭彦余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文 |阳子

编辑|阳子

TOP HER | 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 她经济整合营销 |数据增长决策 |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