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一样 | 张桂梅:「山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掉队」

张桂梅

她,原名张玫瑰,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她,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并为中共二十大代表之一;

她,获奖无数。2021年2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6月29日,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2021年11月,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安家云南

她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

她,为了支援边疆建设,先后在林场、党校等地担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等职位,直到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今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她,在大学中遇到了自己今后想要相伴终生的伴侣——一个英俊的白族小伙子董玉汉。两人没过多久就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婚后的两人感情甚笃;

她与丈夫一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然而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她悲痛欲绝,仔细思考之后,她决定转到华坪中心中学继续任教,完成二人的教育理想。

行善助学

她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而从大理来到丽江,却因为这里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而让她选择留在这里;

她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并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

她在得到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之后,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全身心投入教学, 即使当时的她已经身患重病。

筹款建校

她,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了太多「重男轻女」的「教育不公」事件,为了使山区的女学生也可以念完高中,拿到大学毕业证,她决定筹款建一所女子高中;

她,用五年的时间,拿着获得的所有奖状以及身份证等证件站在路边,忍受着来自路人的嘲讽,不惜背上「骗子」的头衔也始终未曾放弃,只是募集的款项仅为1万元;

她的故事后来被北京的一位记者听到,深受感动,并把它写成了文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她亲自促成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于2008年9月正式开学,张桂梅担任校长,并招来了16名教职工。

勇挑重担

她在女高创建的初期,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就坚持亲自上门一家一家的和家长保证,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100名学生带回了学校;

她学校的一些老师曾经因为接受不了艰苦的条件,而只剩下8名教师留守。情急之下,她带领留下来的老师,对着自己制作的「党旗」明誓:一定要把学校办下去;

她自从女高创建以来,一直坚持住在学生宿舍。她每天5点15分起床,为学生提前打开教学楼楼道的灯;白天她会到每个课堂巡视;学生吃饭时,她拿着小喇叭,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吃饭;

她在女高创校之后的首届高考中交出了一张令所有人都为之惊叹的答卷: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本科上线率100%。

忘了自己

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学生只「考上大学」这个目标,她想要做到的是:让山区的孩子可以考上一本,考上清华和北大;

她的学校位于山区地带,班上的女孩基础相对比较差,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上过,这样的信念,使得她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要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她由于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而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等23种疾病。因为拒绝住院治疗,她只能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

她曾经因为昏迷而被送进当地医院抢救,但第二天清醒过来的她就又出现在了学校里。正是如此「忘我」的精神,她成功将2000余名学生送出大山,送进大学。

编辑|安琪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