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她们如何发光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女工举行了一场罢工和示威游行活动,她们以“面包和玫瑰”为口号,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她们抛去人们定义的“LADY形象”,勇敢的走上街头,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为自身权利而奋斗。

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进行抗争,自此,女性走向了争取自由之路。

1910年8月,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召开,17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讨论保护妇女儿童及妇女选举权等问题。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以每年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斗争日的倡议,从此,“三八”妇女节成为了女性抗争不公、争取解放的节日。

1966年,贝蒂·弗里丹带领上万名妇女走上街头游行,要求停止一切歧视女性的行为,帮助女性谋求职业待遇的平等权益。在这之前,贝蒂·弗里丹出版《女性迷思》鼓励女性求得自我实现,且不被负罪感包围。回头来看,这样的言论和行为在那个时代堪称壮举。

迄今为止,妇女节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新世纪的女性脚步不再是单纯争取权利的过程,随着数波解放思想的浪潮袭来,女性开始审视自我的价值,重新定位人生的意义。前不久,与女性主义代表上野千鹤子对谈的UP主全嘻嘻引发热议,这场关于婚姻、生育、亲密关系等维度的讨论,让人们意识到了女性主义存在的局限和进步。从某种程度来看,这表示女性思考的范围及深度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各国妇女也为赢得平等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以我国为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的开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举措都为妇女构建了一张更加安全完善的保护体系。

为回溯那些为解放女性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为鼓励女性继续争取平等自由。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TOPHER特整理以下书籍,来以此铭记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

PART 1 解放思想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

1927年的某一天,西蒙娜·德·波伏瓦跟她的父亲就“爱意味着什么”产生了分歧。在当时那个视结婚生子为女性归宿的时代,19岁的波伏瓦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并梦想着从中找到一种她可以身体力行的哲学理念。

对于父亲认为“爱”意味着“奉献、爱慕和感激”的理念,波伏瓦无法认同,她反驳道,爱绝不仅仅是感激,不是我们因为别人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感到亏欠他们的东西。当时的波伏瓦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21世纪最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也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会被后人如此大量书写,并广为流传。

的确,提及女性主义和思想解放,绝对绕不开波伏瓦,她的理念和观点一直深远影响着每个时代的新女性。在波伏瓦所生活的时代,她见证了女性所能拥有的可能性发生的剧烈变化。在她的一生中,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接受大学教育,也获得了选举、离婚和避孕的权利。

与此同时,波伏瓦还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亚风潮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在这些文化的转折点之间,“女性主义”这个词争议不断,波伏瓦对长篇累牍的关于女性的愚蠢论点感到厌烦,于是,她决定创作《第二性》,这部著作的面世标志着一个革命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之后,女性能够公开地自我思考,甚至最终坦诚地谈论自己。

作为解放思想的先辈,波伏瓦的名句“成为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经常被人们翻来覆去解读,然而,她如何成为自己却很少有人探讨。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所著的《成为波伏瓦》一书为人们揭秘了更多秘密和细节。

本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此前从未被出版的全新材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使波伏瓦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

《成为波伏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荐书:《成为波伏瓦》

作者:[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译者:刘海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中信·无界

PART 2 了解身体

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偏爱一夫一妻制吗?绝经意味着无用吗?它是自然选择的适应现象,还是人类寿命非自然延长的副产品?

每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产生过这些疑问,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的身体曾有过不独属于女性,被凝视,被非议,被支配和争夺的阶段。然而,对于女性来说,身体是永恒居所,是自我认知的起点,是通往意义和自由的地图。所以,了解身体,掌握身体是所有妇女抗争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每位女性都必须看看她先天和后天所得的泥土,自己判断是什么让她成为一个女人。”基于这一观点,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娜塔莉·安吉尔用清晰、洞察且博学自信的笔调,为我们揭开最神秘的进化杰作——女性身体的面纱。

在《女性之书——爱自己,从了解你的身体开始》一书中,她不仅详细描写了关于女性身体的传统联想:子宫、卵子、乳房、经血、全能的阴蒂,也包含了我们一般不会想到的关联,如运动、力量、进攻性和愤怒等。同时还将生育、择偶、更年期、激素疗法以及爱情的化学反应等纳入讨论范畴,让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女性成为女性。即使你认为已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你仍会在这里收获新知。

娜塔莉·安吉尔挥舞着诗意的手术刀,以女性的荣耀和自信姿态,运用生理学、解剖学、医学对女性身体结构和运作机制做了全面介绍,深度赞美了女性的力量、美与韧性,也批判了至今仍流行的进化心理学关于男女差异问题的错误观点。

此外,她还从神话、历史、艺术和文学中汲取灵感,将性别的生理属性与她的个人经历以及科学史上的奇闻逸事相对照,语言机智、幽默而雄辩,审视并思考了“是什么塑造了女性”,彰显了女性主义的立场和态度,并告诉我们身为女性应该怎样活。

《洛杉矶时报》称:“《女性之书》这一文本如此必要、充实且真实,以至此前和此后数十年的所有此类尝试都将以它为标准来衡量。”

这场从身体开始的认知与觉醒,将破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消解围绕女性身体、心理的偏见和妄言,助力女性通过认识自身,抵达自由之岸。

正如娜塔莉所说的,“女性是无法用子宫来衡量的,无论从哲学、生物学还是词源学层面。”无论是身处女孩、女生、女人的不同人生阶段,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女性之书》,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荐书:《女性之书——爱自己,从了解你的身体开始》

原书名:Woman: an intimate geography

作者:[美] 娜塔莉·安吉尔(NATALIE ANGIER)

译者:黄琪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PART 3 掌握权利

女性为掌握权利走过了太漫长的奋斗之路。

1866年,议员约翰·斯图尔特·米尔呼吁赋予女性和男性同样的政治权利,但这一提议最终被否决。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男性认为“女人不具备镇定的性格或平衡的头脑,无法在政治事务中做出判断”。

然而,这并未浇熄女性的斗争意识,19世纪下半叶,英国展开妇女参政权运动。她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群为争取选举权而奔波的女性也因此被称为“Suffragette”。这个词语最初于1906年见于伦敦《每日邮报》,用来嘲讽妇女参政运动的积极分子。面对这样的称号,女性群体欣然接受,并且自称“suffraGETtes” ,暗示她们一定要get(得到)投票权。

在多年和平争取参政权失败后,英国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在1903年成立妇女社会和政治联盟,号召妇女通过打碎商店橱窗、火烧邮筒甚至引爆炸弹等激进方式争取政治权利。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把她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百位人物之一,称她“发动了一场地震,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从此再没有回头路”。

《妇女参政论者》将这一故事通过影片的形式展现了出来,重现了女性奋斗的历史。潘克赫斯特曾表示:“想让我尊敬法律?先让法律值得尊敬”,她发出的种种疑问对当时的立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也让女性开始思考如何拥有男性天生就拥有的权利。

她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对不公和歧视发起反抗,她们迫切的希望得到与男性相同的平等权利。在当下回看这样一部充满着历史厚重味道的影片时,它也在提醒着女性当今权利的得来不易,也督促着众人时刻保持独立、清醒的思想状态。

荐影:《妇女参政论者》

导演:莎拉·加芙隆
编剧:艾比·摩根
主演:凯瑞·穆里根 / 海伦娜·伯翰·卡特 / 布莱丹·格里森 / 安-玛莉·杜芙 / 本·卫肖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片长:106分钟

PART 4 摒弃歧视

如果回看妇女斗争的历史过程,你会发现众多优秀、勇敢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打破了一些藩篱。从平权律师到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始终为了性别平等和权利而奔波奋斗。

在一次辩护中,金斯伯格引用格莉姆克之句:“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作为一位倡导妇女权利的先驱,金斯伯格向一切歧视女性的法律条款及规定开炮,这个身高只有1.5米左右,体重不足的女性体内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1973年,金斯伯格代理的第一起进入美国最高法院的案件,是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莎朗·弗朗蒂罗是一名空军少尉,当她申请像其他男性同事在住房和医疗方面的福利时,却因为女性的身份遭到拒绝,金斯伯格最终以8:1的投票结果赢得了案件的胜利。

如同她在辩护时阐述的,“我们并不是要求法官改变国家,改变国家并不需要法院的许可,我们是在恳求你们保住这个国家改变的权利”。

的确,任何历史都需要改变的力量,妇女运动同样如此。金斯伯格正是那个改变世界的力量之一。《性别为本》一片,以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传奇故事为模板,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智慧、勇敢、独立的女性平权奋斗者的想象。

彼时,毕业于男权当道的哈佛法学院的鲁斯非常渴望成为一名律师。然而,在学校中的她就尝尝因为女性身份而遭到了各方面的歧视和压力。在求职期间,即使拥有名校光环,鲁斯也依然没有得到任何一份工作,尽管她比其他男性应聘者更优秀。

事实上,影片只截取了主人翁人生阶段的几个故事,但仅仅是几个片段,就能让人感受到鲁斯为扭转性别歧视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她仿佛一个soldier,带着闪光的利剑,将不公的藩篱逐个击破。她的勇敢,也为所有女性树立了一个前进的旗帜,指引着人们奋勇向前。

荐影:《性别为本》

导演:米密·莱德
编剧:丹尼尔·斯蒂普尔曼
主演:菲丽希缇·琼斯 / 艾米·汉莫 / 贾斯汀·塞洛克斯 / 萨姆·沃特森 / 凯西·贝茨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片长:120分钟

PART 5 尊严老去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曾经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养过很多孩子,照顾年迈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战胜贫穷,很快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谁说女性生来就要依附于丈夫、为家庭奉献?

时过境迁,主妇们越来越坚定了要开拓自我的决心。背负沉重照护压力的她们、迸发出旺盛生命力的她们、无处诉说苦闷只得自行了断的她们……共同描绘出日本现代女性的老后群像。

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妻子、母亲、儿媳们的“革命”成功了吗?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作者斋藤茂男的新书《燃烧未尽的晚景》中,人们或许可以找到解答。

本书作为续篇,继续探索了现代社会里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实态。你在这里将真实地看到,步入人生后半程的老人尤其是女性老者的晚景,这种悲哀和辛酸极具冲击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日本女性不同于前辈,她们越发坚定了要活出自我、度过精彩余生的决心。这种喷涌而出的生命热情让女性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年观”,原来,她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体验性与生命的悲欢。

另一方面,眼下的现实仍然是,挑起照护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们在照护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难以喘息,也为自己仅有一次的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无限惋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妻子们来承担赡养老人这一重任,已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需求。如何照护老人,由谁来照护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紧迫课题。

然而,作者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接受老年的到来”。正如他在《燃烧未尽的晚景》中写道的:“如何迎接老年的到来,仍然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难题。如果我们把死亡降临前的时间变成了空虚之物,那我觉得,在这个时代老去也变成了更加悲哀且辛酸的事情。”

从现实意义来看,与我们有着类似文化属性的日本社会进程稍快一步,探讨女性乃至人类如何有尊严地老去对中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荐书:《燃烧未尽的晚景》

作者:[日] 斋藤茂男

译者:高璐璐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潮汐Tides

“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

这是张桂梅校长在2023年发出的新年寄语。

和历史进程中的所有优秀女性一样,

努力才是改变世界的核心。

没有前辈的努力,

没有诸位女性的努力,

或许我们无法收获如今拥有的独立和权利。

然而,全面胜利似乎也算不上。

因为,在世界上仍然有女性无法拿下面巾,

依然有女性没有穿衣自由,

也依然有女性还未觉醒……

妇女权利的争取,依然道阻且长。

但TOPHER相信,

只要努力,就能够释放更大的光芒。

编辑 | 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