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当她们说出来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进步,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女性主义道阻且长,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更是难以想象,尤其是女性面对男性天然所带来的压迫感之时。

近日,有女乘客发文吐槽坐软卧时只有自己和三个男性同处一室,且车厢门是关闭的,这让她十分尴尬。同时,她认为这样的售票方式和安排极不合理。对此,有网友提出高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应该推出同性别车厢的建议,也有人表示该女子过分矫情,如果要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将会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

由于这一话题过于热门,相关讨论逐渐延伸到“女性和陌生人打交道”上。随后,某专家指出,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取决于对于女性和儿童的态度,但女性也不要把公共场所的所有陌生男性都当作潜在犯罪分子,要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而不是拒绝与陌生人交流,年轻女性更要多积累社会经验,学会“与狼共舞”。

且不论“与狼共舞”的论调是否合适,我们认为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何女性在密闭的公共空间内会对男性存在天然的恐惧?其背后是否因为并未给女性塑造一个足够安全、足够放心的环境?

事实上,此前发生的女性公共安全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后,一再加重了人们的不安感,比如电梯骚扰、网约车安全、夜路尾随等等,都让女性的空间恐惧被频繁触发。在TOPHER看来,尽管女性主义和过去相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只要社会依然处于男性视角凝视之下,女性的不安感就不会降低。

如果说高铁车厢事件仅仅是女性主动意识上散发的恐惧,那么最近发生的史航性骚扰事件则又为女性安全问题再度添上一丝阴霾。日前,一女性指控知名编剧史航曾在2019年对其实施言语和肢体上的性骚扰。随后,多位受害者陆续发声,截止目前至少已有12名女性表示史航使用类似的方式,如“闻头发”“舔耳朵”等进行过性骚扰。

不久,史航发文回应,但受害者并不认同,且众人发布联合声明要求其公开道歉。此外,她们还提供了部分可以证明史航确实有实施性骚扰的证据。5月2日,史航再度回应,表示不存在性骚扰,“我从未违背女性意愿从未利用过所谓的强权地位侵犯任何人……”

这一次,网友依然无法认同,有人认为,在面对明显强势的男性性骚扰言语时,女性作为弱势方可能会通过假意顺从来脱险。的确,业内已有一定名气的史航自然站在天平倾斜的一方,其恶劣不仅在于用权势和地位进行骚扰,更令人发指的则是事件暴露之后的偷换概念及混淆视听。

事件发生后,目前已有多个机构撤销并停止与史航的相关合作,我们暂且无法得知后续走向如何。但在当下性骚扰取证困难、背后的权力不对等、以及社会、大众对受害女性可能存在的污名化等大背景下,那些勇敢站出来发声的女性实在令人敬佩。

当她们学会say no,当她们爱自己,当她们敢于“与狼斗争”,那就算是成功的一小步,最终会累积成一条绵延不断的前进之路。

PART 1 安全感不应源于自我包裹

身为女性,你无法预知,那些毫无预兆、毫无道理的暴击或安全问题何时降临?你无从得知,在危险袭来的这一刻,弱小的女性应该勇敢站起还是示弱躲避?

一直以来,身为女性的我们总是被教育“不立危墙之下”:深夜不要出门、不要穿暴露的衣服、不要独自与异性外出……甚至是在家也要在门外摆放男性物品以示不是独居,抑或是点外卖只敢让外卖员放在门外。

放眼至每一位女性,当被视为“猎物”之时,人们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也无处可逃,其命运似乎已成“定局”。然而,女性的安全感不应该来源于无限度的自我包裹。在极端事件极大侵蚀女性群体的安全感之下,如何构造严格的法律惩罚机制和男性尊重女性意识的提升,才是保护女性最好的铠甲。

1999年10月26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最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并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由记者清水洁所撰写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则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在作者看来,受害者一共被杀害了三次。第一次是罪犯,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第三次是伤害名誉的媒体。这也进一步引发人们思考:为何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奋力求救,却无人听见?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普通人如何揭露一个又一个谎言?

此书除了让众人审视公权力及媒体载舟覆舟的能力之外,也揭示出每个人都可能是促成社会之恶的原因,但我们可以有所选择、甚至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荐书:《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作者: [日]清水洁

译者:王华懋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PART 2 安全感不应源于情感操纵

很多女性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不断自证。尤其是面对最亲密的关系时,这种自证的倾向会更加强烈。回想一下过去,你对自己的看法是否来自于周围人的评价?你是否总在向父母、伴侣和领导道歉?你的父母数落你的穿着、工作、朋友还有交往对象,你却反思也许他们的意见都是对的?你很难做出简单的决定,并且经常自我怀疑?

如果你符合以上的情形,小心!你很可能已经被“煤气灯操纵”了!“煤气灯操纵”是一种阴险的情感虐待和操纵形式,很难识别,甚至很难摆脱。由罗宾·斯特恩所撰写的《煤气灯效应》则为人们清晰地讲明了这种情感操纵的具体模式和应对策略。

“煤气灯效应”一词源于1944年美国上映的一部知名老电影《煤气灯下》,该片主要讲述了钢琴师安东作为丈夫,通过不断对妻子宝拉进行精神操控从而使其发疯,以霸占其所继承的财产的故事。

在《煤气灯效应》一书中,拥有超过3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知名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博士向人们展示了煤气灯操纵的运作模式,从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停止煤气灯操纵的五种方法,以及你该如何决定哪些关系还有救、哪些需要尽早离开的判断准则。

作者认为,煤气灯操纵存在于任何关系中,可能是伴侣、雇主、亲戚或朋友。而之所以人们会被操控,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内心无比恐惧的诱因——被遗弃;还触发了内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赏识和被爱的需求。

她表示,煤气灯操纵总是通过两个人实现,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点滴中慢慢渗透的。通常,煤气灯操纵者来播种困惑和怀疑;另一人是被操纵者,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在她看来,双方都有责任,这才是煤气灯操纵的本质。

但这并非无药可救。罗宾·斯特恩博士指出,每个人的身体内部都隐藏着一个拥有巨大能量的源泉,可以助力你摆脱煤气灯效应。

首先,你要意识到自己在煤气灯操纵里扮演的角色,看清楚你的行为、渴望和幻想是如何引导你把煤气灯操纵者过度理想化,并时刻寻求他的认可的。然后,你的自我认知之旅就会启程。而《煤气灯效应》则会为你提供帮助,陪伴你走过每一步。只要你提高警觉、保持坦诚、学会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终止这些“毒性关系”。你也会发现,你值得对自己更好一点!

本书堪称求生的必要工具,通过罗宾·斯特恩清晰、舒心且练达的语调,将循序渐进地带领那些遭受过心理虐待的读者踏上旅程,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和命运的掌控力。

荐书:《煤气灯效应》

作者:[美]罗宾·斯特恩

译者:刘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PART 3 安全感应来自不被定义

“在博士、司机、高管前加个‘女’字,怎么听都是贬义”;

“女性的事业心不可信,结婚有孩子就回归家庭了”;

“男人不喜欢女强人,男人需要的是小鸟依人”;

“我敢在数千人面前演讲,却不敢跟男友提一个要求”;

……

作为女性个体,人们可以独立完成许多事:读书、工作、旅行,追逐梦想,经营事业,给自己和家人稳定的物质与情感支持;但是一旦进入某段关系之中,女性便不再是“自己”,不敢对“另一半”提需求,不能用母语在关系里说“不”,没骨气斩断“有毒”的关系,只能强迫自己忍气吞声……

向内看,女性大多非常在意自我评价,偷偷修正着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接纳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的一些情绪感到羞耻和内疚;深深质疑自己,不断反省自己哪里不好;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和,不允许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身为女性,我们听过太多来自社会的限制的声音,以至于女性每次想要突破自己时,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声音——“一个女孩子,差不多得了”。

好在,和过去相比,我们正处在一场变革中,更多的女性正在觉醒,现代女性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的发展自我的机会。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你的人生没有观众,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我们又该成为怎样的女性?

回归现实来看,尽管女性被赋予了前几代人都没有的权利,既可以徜徉在知识海洋,也能够逐梦职场,同时还拥有向生命深处发展的自由。然而,我们也时常面临深深的恐惧和冲突,因为大家既不想沿袭传统女性的行为模式,又不能复制男性的行为模式。该成为怎样的女性,我们缺少范本。

由心理咨询师马晓韵所著的《不被定义的女性》一书为女性做出了解答。她认为,没有一颗星星是相同的,每一颗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轨迹。成为怎样的女性,答案不在外面,而在每个女性的心里。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集体潜意识对女性的影响,从女性心理困惑、自我、爱与关系、工作事业、疗愈五个维度出发,陪伴我们慢慢告别那些限制人生可能性的规则,走出既定的人生脚本,战胜前进过程中内心的恐惧和冲突,拥有向生命深处发展的自由和活出自我的勇气。

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看见自己,找到共鸣。愿读罢本书的你,可以学会倾听内在真实的声音,并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为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有选择权、可以靠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的。你可以付出、牺牲、追求事业,也可以面对得失、承认脆弱、投入家庭,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都应该是你自己的选择。

荐书:《不被定义的女性》

作者:马晓韵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PART 4 安全感应来自勇敢抉择

你是否想过,当女性拥有更多对职业、婚姻、身体、人生的选择权,应如何处置内心的情绪、冲突、自我怀疑与牵绊,勇敢向前?

这个时代的女性,总被外界及自身的高标准绑架。作为学生老师说女生后劲儿不足,学历太高又被说不好嫁。作为女人胖了丑了都会被嫌弃,太漂亮又被怀疑不踏实。作为员工面对“已婚未育”的尴尬,事业太好又被议论婚姻失败。作为母亲全职主妇不被理解,去工作又被说对孩子家庭不负责……

面对机会的时候,很多人头脑里都会有这样的声音:我是个女孩,好想有个人依赖一下。正是这种声音,限制了人生很多的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男人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女性则通常会低估。

在这个女性拥有更多对职业、婚姻、身体、人生选择权的时代,女性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些情绪、冲突、自我怀疑与牵绊?有哪些超越男性的素质与能力?

由伊丽莎白·卡多赫及安娜·德·蒙塔尔洛所撰写的《她世界》一书则针对现代女性的心理特征,从多重女性身份入手,为人们打破内心限制,肯定自我效能感。

本书从社会发展带来的女性角色变化、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主义哲学等角度出发,对女性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将要面对的选择及挑战做出了深度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与内在成长的真相。作者认为,事实上,只有当女性不再强调自己是女性,并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同时,《她世界》教会女性让自尊心和自信心良性循环,不再把自己物化,不再重视他人的评判,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与信念,学会处理家庭与亲密关系,在职场上向前一步,整合内在的潜力,活出自信、自在、独立、安稳、完整的自己。

愿本书陪伴世界各个角落的女孩们一起呼吸,共同成长。

荐书:《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

作者:[法]伊丽莎白·卡多赫 [法]安娜·德·蒙塔尔洛

译者:刘惠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PART 5 安全感应来自热爱自我

当安全问题、自我觉醒被讨论之后,我们似乎应该寻找女性安全感的底层源泉,那就是学会热爱自我。在TOPHER看来,爱自己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在通往幸福的旅程中所向披靡,游刃有余。

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更应该习得这种能力,很多女性认为,自我批评是实现自我关爱的方式,而且她们的自我批评已经到了吹毛求疵、自我苛责的程度,仿佛越刁难自己,越能得到一个更好的自我。

但这并非正确之道。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关爱?相信在社会工作专家、心理咨询师梅根·洛根所著的《爱的练习》一书中,你会找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本书短小精悍,既可以自己书写练习,又可以与人分享交流,通过那些生动有趣的测试,你可以在不经意间融入其中,获得意想不到的顿悟。

作者在书中指出,自我关爱并非来自外界,比如取得多大的成就、获得多大的成功。它也并非来自内心那些羞于批评和恐惧的感受。自我关爱无关羞耻、撒谎、贬低和苛责,通过这种极端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让你崩溃、变得更糟,继而绝望地等待被解救。

她认为,真正的自我关爱来自内心,是当我们把事情搞砸、把生活弄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依然爱着自己。此外,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只要有爱,你依然可以获得持续成长。

事实上,对于女性来说,自我关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实践,是一段开始了就不要停下来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本书会是你专业耐心的向导以及温柔有趣的陪伴者。同时,《爱的练习》也是一部让女性成长和反思的书,可以帮助广大女性学会在关系中实现自我关怀。

各位女性,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每天“DIY爱自己”,远离内耗,从内在培养反脆弱的力量,学会认知自己,信任自己,尊重自己,善待自己,最终拥有一个内在平和的人生。

荐书:《爱的练习》

作者:[美]梅根·洛根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年前,

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曾写到:

“我希望能睡到空地上、

到西部旅行、

在夜晚自由行走。”

如今,

女性们是否实现了她当初的所想所愿呢?

可能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公共安全上,

似乎并未取得多么长足的进步,

毕竟女性的恐惧依然显著存在。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

那就是敢于say no的女性越来越多,

这样的声音汇聚得越多,

就会让西尔维娅.普拉斯梦想的那一天早日实现。

编辑|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