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city walk”火了谁?

“city walk”火了,这个被视为洋气版“遛弯”的词汇成为了继“特种兵旅游”之后,当下年轻人选择的全新生活方式。

何为“city walk”?和有目的性的旅游模式相比,它更像是一种城市漫游,无目的地,无计划,不追求快速打卡,单纯用脚步丈量每一条大街小巷,感受独特的市井文化,体验浓郁的人文气息。

事实上,“city walk”并非现在兴起的新事物。早在19世纪,就曾出现过一批“flâneur”,即漫游者。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曾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描述过当时这群城市漫游者的形象:“他们既隐没于城市,又把城市的角角落落用眼和心扫尽,对新技术的产物感到好奇,目光常逡巡于玻璃橱窗,但又常常被它震惊”。

当时间的齿轮转动至21世纪,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剧增的年轻人,开始寻求新的舒压方式,“city walk”便进入眼帘。在这种随心所欲的慢节奏沉浸式体验中,他们得以探索世界,感知世界,并获取一定的情绪价值。

本期特别策划,TOPHER将带领大家一同感受行走的魅力,希望书中的文字能让你身临其境,仿佛进行了一场城市漫游。

PART 1 去旅行

关于散步,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这样形容:“散步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行动。”正因如此,一同散步的两个人都会放下平日的戒备心,更容易聊一些心底的话题。

作家李维菁也曾写道,“我们要散步,我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我们真正的谈话,老派的谈话。”散步可以为亲密的情感和坦诚开辟沃土:在城市的迷宫中,我们漫步,我们交谈,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用一种有点老派的方式,深入地了解另一个人,甚至一座城。

那么,你是否想过,在人生这趟旅途中,邀上二三知己,一同泛舟畅谈?闲暇之余,你又是否愿意散步于山野田间,呼吸自然的气息,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关于人生这场旅行的四件小事》合集中,通过17世纪到20世纪几十位作家的作品,我们节选出“漫步”“友谊”“独处”“美食”四个主题段落,分别为《出门散步去》《送给朋友的花束》《孤独不算烦恼》《布丁国的酋长》,该系列由牛津大学的专业学者撰写导读,为人们列举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例如《出门散步去》呼吁我们走出门外,去户外感受自然,也鼓励人们在漫步的过程中静心思考;《布丁国的酋长》则向读者介绍了西方独特的饮食文化,汇集了美食家们对饮食文化的思考。

书中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希望能为当下忙碌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种审视人生的新角度,去感受自身与世界的联系,观照内心,体会生命美好。

在《出门散步去》一书中,作者苏西·克里普斯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分享了多位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徒步旅行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另一些人,则通过徒步旅行,挑战了自己的极限,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让你重新发现自己、平静内心的指南,还教会我们用爱和感激的眼光看待世界,让我们懂得在繁忙而纷扰的现实中如何找到一丝宁静和自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体验和智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人生。

《布丁国的酋长》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美食文化书籍,带领大家深入探索英国及受英国影响的美食,同时领略百年前英国厨房的独特魅力。

书中不仅介绍了英国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还揭示了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感受到英国美食的独特风味和魅力,了解更多关于英国文化和历史的有趣知识。

除此之外,《送给朋友的花束》还带我们一起讨论友谊的本质,友谊之于人生的重要性;《孤独不算烦恼》也在不断提醒读者独处和孤独的必要性,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书籍,人们能够愉快完成人生这场旅行。

荐书:《关于人生这场旅行的四件小事》

作者:[英] 扎克·西格 / [英] 苏西·克里普斯 / [英] 安妮·格雷 / [英] 米歇尔·门德尔松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副标题:《孤独不算烦恼》《出门散步去》《布丁国的酋长》《送给朋友的花束》
译者:丁林棚 / 朱红梅

PART 2 去壮游

壮游(Grand Tour)是将观光和研学、游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长途旅行,目的地多为意大利以及欧洲其他地方的古城名胜,17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上流社会,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壮游不止是文化养成的机会,更是代表自身存在的关键时刻,并常常象征着戏剧性的解放之举。

因此,18—19世纪,在渴望新知识、认识新世界之路上大胆奔波的,除了那些雅好艺术、酷爱古迹的老少绅士之外,还有一批敢作敢为的女性。

例如著名女画家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她的流亡之路正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壮游之旅。在这次旅程中,她不仅留下了著名的自画像、汉密尔顿夫人画像等作品,还将自己的巡游岁月变成文字,创造成一部《回忆录》。

以及伊丽莎白•韦伯斯特,后来的霍兰德夫人,在一段维护爱情、避免失去年幼女儿的黑色旅程之后,留下了《霍兰德夫人伊丽莎白日志》。

还有玛丽•雪莱,她所创作的《弗兰肯斯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正是在其欧陆之旅中获得灵感和素材。她的人生故事和文学作品,与前后不同时段的壮游密不可分。

《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一书则以上述这些女性旅行者为主角,讲述了1757—1854年间16位杰出女性的旅行故事。这些女性旅行者中有走在时代思想前列的女权觉醒者,如海丝特•皮奥奇、玛丽•雪莱,更有才华过人的女作家如德•斯塔尔夫人等等。

她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壮游,并由此看到了传统女性不曾拥有的世界。同时,她们在旅行中表现出不同于男性旅行者的敏感和坚韧,创作了丰富细腻的旅行日志和文学艺术作品,在文化史上留下属于女性的别样精彩。

本书可看作16位杰出知识女性的旅行小史,她们在壮游中挣脱枷锁,在历史、爱情和冒险中开创女性独立的先河。女性的天地也从此日益广阔。

荐书:《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

作者:(意)阿蒂利奥·布里利 / (意)西莫内塔·内里

译者:董能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PART 3 去行走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

例如,尼采就是一个出色的行走者。他曾说过: “我是一个行走的人,无论我未来命运如何,也不管我今生怎样生活,我都需要缓慢前进,不断向上。因为人总是通过自己而经历人生。”

法国诗人兰波同样也是一个“把风当作鞋垫的人。”当年,年轻的兰波说过:“我仅仅是个行人而已。”事实上他一生都在行走。

再看卢梭,他曾表示: “我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才能做些事情,乡村就是我的工作室。”在《忏悔录》中,他回忆道,自己最初的漫长旅行很快乐,每天都充满阳光。“我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像在独自步行时那样,尽情思考,存在,生活,做着自己。”

事实上,行走是一个融入生活的过程,你会感到皮肤中的每一个毛孔都浸润着高山的气息,身体也仿佛成为脚下土壤的一部分。

这种融入自然的改变来源于自身,是灵感的突然觉醒,这时,永恒的情感体现在对此刻霎那的震颤中,犹如闪烁的火光。

由弗雷德里克·格鲁撰写的《论行走》一书,将康德、尼采、梭罗、卢梭等行走爱好者的高见与体验集合在一起,我们经由本书得以追随这群城市漫游者行走,倾听他们的不同见解。

一般来说,普通人或许会本能地从缺失的角度看待行走:他们认为行走者不参与任何交流,不再从属于任何传递信息、图片、商品的社交团体。然而,行走者却认为这并不重要,他们觉得这恰恰是行走的自由。

在行走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忘记身份这一概念,也会抛开功成名就。这种自由在于不成为任何人的洒脱,缓慢行走的一天可以延长时光,任由众人自由呼吸,并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更富有内涵,而不是一味地去填充每个时刻。

这正是行走的奥秘之一:对风景的慢慢靠拢。

在行走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快乐也是一种与行为息息相关的情感活动。而行走时身体的感受,也让我们更能理解哲学意义上的快乐。

实际上,《论行走》更像是一本哲学散文集。作者在25篇散文中,用优美如诗歌般的语言和鲜活的哲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行走的重要性。

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荐书:《论行走》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格鲁

译者:杨亦雨

出版社: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PART 4 去感受

加尔各答,英属印度首府,曾经“帝国的门户”和亚洲最大城市,印度工业和文化发展中心,诞生了泰戈尔、维韦卡南达、萨蒂亚吉特·雷伊等诸多名人……

作为英国人在恒河边建立的贸易港口,这座城市最初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人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组成一个个社区,并在这片土地上安家立业。但迈入21世纪,加尔各答的地位已不复往昔,年轻人不得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去往更为发达的欧美国家。

然而,离乡需要勇气,归乡又何尝不是?

正在此时,已有多次移民经历的乔杜里回来了——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他,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到这座被他的移民父母抛弃的城市,重新审视这个生长于河流和沼泽之间的“昨日的孩子”。

在这里,他一边为当地最著名的英文报刊《政治家报》工作,一边游走在城市各个角落,撰写着加尔各答城市街道上每一天经过的人、发生的事。触碰禁忌的雨伞公园、新建的商场、蹲守街头的鱼贩子、自燃的巴士、各类文学集会、二手书店群、老派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些琐碎平凡而又真实的存在构成了加尔各答这个历史悠久的史诗城市。

最终,他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为《史诗之城》一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段归乡人难忘的记录,也是世界在一座城市中的细腻体现,更是写给加尔各答的一封优美、幽默、智慧的情书。

它充斥着对加尔各答细腻的观察,从城中文化、音乐、电影、节庆到城里的人和美食,这座城市的节奏自细节处得到完美体现。

乔杜里的叙述方式诙谐犀利且不乏美感,在其笔下,我们看到的加尔各答非但气数未尽,甚至还有惊喜连连奉上。比如,他会写自己接触到的各路热情高涨的写作者们,以及隐藏在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文艺现场背后的属于加尔各答的原生魅力。

在《史诗之城》中,库沙那瓦·乔杜里带领我们去往加尔各答,在那儿,我们穿梭于喧闹的街头世界,随他一起越过繁杂的人流,绕过人力车,与当地声色融为一体。

这是一部关于加尔各答的童话,也是一位文化居间者对自己移民过往和乡愁的诉说;它不仅反射了一座城市的样貌,更映照出了个体与城市的纠葛。

这同样是一本以爱、幻想以及迷惘为底色的作品,乔杜里将加尔各答的街景摊开在读者眼前,从中我们得以一窥那里喧闹多彩的日常,以及事关当地人生活纷繁的细枝末节。

荐书:《史诗之城》

作者:[美]库沙那瓦•乔杜里(Kushanava Choudhury)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品方:鼓楼新悦
副标题: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
译者:席坤

PART 5 去体验

杨世泰和戴翊庭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多年来一直痴迷于往返内心与荒野的旅程。他们热爱登山、徒步、公路旅行,曾经花费半年时间穿越太平洋屋脊步道。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在山径、公路还是铁道上,无论是在旷野、都市还是人群中,人们一直都在寻找家的影子。

在寻找自我及心灵之家的过程中,他们夫妻二人结伴踏上世界各地,以徒步、自驾、登山等不同方式对“荒野美学”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探寻,他们深入那些神秘、自由、人类文明尚未涉足之境、远离日常熟悉的生活,他们徒步走过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躺在营地的帐篷仰望亚利桑那州的星空。

他们自驾于冰岛环岛公路领略荒凉废墟,驻足西班牙西部海岸线的“世界尽头”小镇,他们回归自然,深度感受自然的美好。

多年旅行后,二人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撰写《荒野之旅》一书。这既是他们万里跋涉的故事,也是一场找回内心的旅程。

本书以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深度记述了全球十条兼具人文与探险精神的经典路线:四大洲,21条步道,136幅照片,巴塔哥尼亚高原、苏格兰西高地、安第斯山脉、西班牙朝圣之路、美国西海岸国家公园、阿尔卑斯山脉、泰北穿越……

通过数个荒野之旅,作者带领人们在旅行中找到抚慰人心的力量,重建与自然的联结,因此本书也堪称户外爱好者的心灵圣经与路线指南。

在攀爬、行进的每一次旅行中,作者都得以思考出新的人生感悟,他指出,“我不认为爬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会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像是变得更谦虚或更宽容,这是常见的误解。以前我会那么想,但往后再也不会了。因为我渐渐理解,花越多时间与大自然相处,就越能凸显人的本性,换句话说,人会更忠于自我。于是这就关乎本性的好坏,也许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关键就在于一个登山者如何表现他的中庸与无为。”

他认为,大多数人在行走过程中分分合合,因为有必须独处的时刻,也有无法忍受寂寞的时候。因此,徒步的重点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或五个人、十个人,也与喧嚣或寂静无关,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让身体以自在的姿态前进或停驻。

读完本书,你会明白,无论生活还是行走,独行时,是自己陪伴自己;结队时,依然是自己陪伴自己。依循这样的逻辑看待日常,与任何人(包括与自己)和谐共处的秘诀不外就是找到相符的节奏而已。

荐书:《荒野之旅》

作者: 杨世泰 / 戴翊庭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随着内心空间尺度逐渐缩小,

人们可抵达的目的地越来越少,

因此,

我们不得不选择古老的出行方式,

在城市中穿梭漫游。

这也恰恰是“city walk”走红出圈的一大原因。

如果我们能将

“遇到绿灯就直行,

遇到红灯就拐弯,

看到好玩的就停下来”的“city walk”哲学

应用到人生中,

那或许能够赢得片刻轻松,

毕竟人生这场漫游才是最恒久,最漫长的。

编辑|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