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女性的困惑
女性的人生困惑究竟在哪些方面呢?在一份调查中,邀请当代女性回答「目前最困惑自己的一个问题」。在收集的最终答案中,可以看到困扰女性的议题聚焦于婚恋焦虑、职场困境、养育难题、养老之困等等。但出现频次最多的,压倒现代女性那三座大山依然还是:婚育、原生家庭、个人成长。
她们困惑:”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走进婚姻?“
她们困惑:”可以选择不结婚吗?“
她们困惑:“新生代女性的育儿观是怎样的?”
她们困惑:“女性真的能够打破职场天花板吗?”
她们困惑:“在事业、家庭和自我之间,到底要怎么平衡?”
……
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女性越来越有机会摆脱生理的桎梏、历史的枷锁以及社会的偏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生存环境及她们所拥有的力量。
然而,这些并不能解决女性所拥有的困惑,大家依然要面对生活抛给我们的诸多难题。基于此,TOPHER推出本期特别策划,希望能给女性带来更丰富多元的解惑视角、观察和思考。
PART 1 身体之困
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偏爱一夫一妻制吗?绝经意味着无用吗?它是自然选择的适应现象,还是人类寿命非自然延长的副产品?
每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产生过这些疑问,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的身体曾有过不独属于女性,被凝视,被非议,被支配和争夺的阶段。然而,对于女性来说,身体是永恒居所,是自我认知的起点,是通往意义和自由的地图。所以,了解身体,掌握身体是所有妇女抗争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每位女性都必须看看她先天和后天所得的泥土,自己判断是什么让她成为一个女人。”基于这一观点,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娜塔莉·安吉尔用清晰、洞察且博学自信的笔调,为我们揭开最神秘的进化杰作——女性身体的面纱。
在《女性之书——爱自己,从了解你的身体开始》一书中,她不仅详细描写了关于女性身体的传统联想:子宫、卵子、乳房、经血、全能的阴蒂,也包含了我们一般不会想到的关联,如运动、力量、进攻性和愤怒等。同时还将生育、择偶、更年期、激素疗法以及爱情的化学反应等纳入讨论范畴,让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女性成为女性。即使你认为已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你仍会在这里收获新知。
娜塔莉·安吉尔挥舞着诗意的手术刀,以女性的荣耀和自信姿态,运用生理学、解剖学、医学对女性身体结构和运作机制做了全面介绍,深度赞美了女性的力量、美与韧性,也批判了至今仍流行的进化心理学关于男女差异问题的错误观点。
此外,她还从神话、历史、艺术和文学中汲取灵感,将性别的生理属性与她的个人经历以及科学史上的奇闻逸事相对照,语言机智、幽默而雄辩,审视并思考了“是什么塑造了女性”,彰显了女性主义的立场和态度,并告诉我们身为女性应该怎样活。
《洛杉矶时报》称:“《女性之书》这一文本如此必要、充实且真实,以至此前和此后数十年的所有此类尝试都将以它为标准来衡量。”
这场从身体开始的认知与觉醒,将破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消解围绕女性身体、心理的偏见和妄言,助力女性通过认识自身,抵达自由之岸。
正如娜塔莉所说的,“女性是无法用子宫来衡量的,无论从哲学、生物学还是词源学层面。”无论是身处女孩、女生、女人的不同人生阶段,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女性之书》,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荐书:《女性之书——爱自己,从了解你的身体开始》
原书名:Woman: an intimate geography
作者:[美] 娜塔莉·安吉尔(NATALIE ANGIER)
译者:黄琪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PART 2 思想之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
1927年的某一天,西蒙娜·德·波伏瓦跟她的父亲就“爱意味着什么”产生了分歧。在当时那个视结婚生子为女性归宿的时代,19岁的波伏瓦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并梦想着从中找到一种她可以身体力行的哲学理念。
对于父亲认为“爱”意味着“奉献、爱慕和感激”的理念,波伏瓦无法认同,她反驳道,爱绝不仅仅是感激,不是我们因为别人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感到亏欠他们的东西。当时的波伏瓦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21世纪最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也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会被后人如此大量书写,并广为流传。
的确,提及女性主义和思想解放,绝对绕不开波伏瓦,她的理念和观点一直深远影响着每个时代的新女性。在波伏瓦所生活的时代,她见证了女性所能拥有的可能性发生的剧烈变化。在她的一生中,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接受大学教育,也获得了选举、离婚和避孕的权利。
与此同时,波伏瓦还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亚风潮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在这些文化的转折点之间,“女性主义”这个词争议不断,波伏瓦对长篇累牍的关于女性的愚蠢论点感到厌烦,于是,她决定创作《第二性》,这部著作的面世标志着一个革命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之后,女性能够公开地自我思考,甚至最终坦诚地谈论自己。
作为解放思想的先辈,波伏瓦的名句“成为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经常被人们翻来覆去解读,然而,她如何成为自己却很少有人探讨。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所著的《成为波伏瓦》一书为人们揭秘了更多秘密和细节。
本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此前从未被出版的全新材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使波伏瓦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
《成为波伏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
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荐书:《成为波伏瓦》
作者:[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译者:刘海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中信·无界
PART 3 心理之困
女性到底要怎样过一生,才算不辜负自己?我们从小到大已经听了太多的声音:“女孩要懂事”、“顶好的人生是四平八稳相夫教子”……在传统文化语境里,女性可以是娇憨孝顺的乖女儿,是为母则刚的妈妈,却很少有人提醒我们:在成为任何角色之前,你都先要长成你自己。
女性该如何纾解这些困惑和痛苦呢?继打动万千年轻人的《姥姥语录》之后,倪萍带着新作《聊聊》再次走进真实的女性世界。
本书之中,倪萍和16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中的女性相聚在一起,围绕着梦想、成长、爱情、婚姻、工作、教育、生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交流。通过撷取她们生活中最典型、最困惑的问题,倪萍直面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在访谈中,倪萍为她们分担生命的重量,传递生命的温度。每个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这本书极度温暖而理性,堪称现代女性困惑与挣扎的疗愈之作,更是治愈的“答案之书”,为人们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
更特别的事,这本书内容分为三大环节:沉浸式对谈➕交换解惑锦囊➕成长选择小贴士,书中设置了和读者互动的设计,在阅读基础上更留有空间,也让所有女孩独立思考更加沉淀。
《聊聊》这本书是一把“万能钥匙”,不仅能从书中不同女性身上看见让自己内耗的问题根源,更得以接收倪萍老师在阅尽春秋风雨后所精炼的思考。
也许很多问题的答案最终需要我们自己探索,但这本书一定能给予你解题的思路和前行的力量。有时间的话,不如去找人聊聊吧。
作者: 倪萍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白马时光
PART 4 感情之困
离异家庭如何相处?母女之间该如何疏通心结?随着一句“你为什么不要我?“的质问,人们的心被深刻击中,也让人们迫切想要探寻背后的故事。
母亲官宣海报中,影片主角于美惠侧脸望向女儿洋子,眼神充满母爱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一句“只是不说,不是不爱”奠定了影片“虽有困惑,爱是底色”的温情内核。前期曝光的预告以悬疑的基调开场,一句女孩质问母亲“你为什么不要我了?”的问话,直击离异家庭的母女矛盾。影片故事取材自上万组真实离异家庭母女关系案例,如此具有现实话题性的题材,令人想探究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
由程青松监制,李珏编剧并执导,黄小蕾、唐曾、郑雅匀、宫宏佳主演的电影《洋子的困惑》于10月28日全国上映。本片讲述了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父亲生活的高洋子,意外发现了母亲于美惠放弃了她的抚养权,因而对母亲产生敌意和对母女关系产生困惑的故事。
黄小蕾饰演于美惠细眉红唇、蓬松的大波浪,是个“时髦”的女人,属于在大城市打过工又回到小城里定居的最前卫的那一类人。
然而,一边是被男友骗走十万元巨款,被闺蜜说“是个胎神婆娘”。一边是跟着前夫生活的女儿活得像个刺猬,和同学打架、朝自己发泄不满。于美惠的生活看起来一团乱麻,爱情似乎没了,亲情是否可以挽回?离了婚的女人,能否得到生活的转机?一切答案皆在影片之中。
《洋子的困惑》之中,人物情感张力十足,让我们看到了离异女性在爱情和家庭关系中两难的处境,也让人非常期待影片将如何呈现如此极具现实话题性的内容。
事实上,母女关系或许是世界上亲密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种,尤其是在离异家庭中。电影《洋子的困惑》呈现了主创团队对离异家庭母女关系的思索以及对离异女性该保持何种情感状态的探讨,是一部情感细腻的女性向电影。
影片:《洋子的困惑》
导演: 李珏
编剧: 李珏
主演: 黄小蕾 / 郑雅匀 / 唐曾 / 宫宏佳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3-10-28
PART 5 成长之困
你是否想过,当女性拥有更多对职业、婚姻、身体、人生的选择权,应如何处置内心的情绪、冲突、自我怀疑与牵绊,勇敢向前?
这个时代的女性,总被外界及自身的高标准绑架。作为学生老师说女生后劲儿不足,学历太高又被说不好嫁。作为女人胖了丑了都会被嫌弃,太漂亮又被怀疑不踏实。作为员工面对“已婚未育”的尴尬,事业太好又被议论婚姻失败。作为母亲全职主妇不被理解,去工作又被说对孩子家庭不负责……
面对机会的时候,很多人头脑里都会有这样的声音:我是个女孩,好想有个人依赖一下。正是这种声音,限制了人生很多的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男人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女性则通常会低估。
在这个女性拥有更多对职业、婚姻、身体、人生选择权的时代,女性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些情绪、冲突、自我怀疑与牵绊?有哪些超越男性的素质与能力?
由伊丽莎白·卡多赫及安娜·德·蒙塔尔洛所撰写的《她世界》一书则针对现代女性的心理特征,从多重女性身份入手,为人们打破内心限制,肯定自我效能感。
本书从社会发展带来的女性角色变化、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主义哲学等角度出发,对女性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将要面对的选择及挑战做出了深度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与内在成长的真相。作者认为,事实上,只有当女性不再强调自己是女性,并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同时,《她世界》教会女性让自尊心和自信心良性循环,不再把自己物化,不再重视他人的评判,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与信念,学会处理家庭与亲密关系,在职场上向前一步,整合内在的潜力,活出自信、自在、独立、安稳、完整的自己。
愿本书陪伴世界各个角落的女孩们一起呼吸,共同成长。
荐书:《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
作者:[法]伊丽莎白·卡多赫 [法]安娜·德·蒙塔尔洛
译者:刘惠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尾
事实上,
女性的困惑持久而漫长。
从事什么职业?
选择哪个伴侣?
是否生育小孩?
人生旅途继续冒险值不值得?
所有那些关于家庭、职业、生存的自省,
都在拷问着女性:
她到底是谁?
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近年来,“女性成长”话题异常火热,
这或许是因为,
她们的困惑随着成长越来越庞大。
在TOPHER看来,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清醒。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由心出发,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惑的方法。
编辑|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