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女性之影

2023年,一部《芭比》打响了大众舆论第一枪,让女权这个话题变得人人触手可及。此外,《孽扣》《重启人生》等众多优秀影视剧集,也纷纷围绕女性主义进行深刻讨论。

事实上,这样的叙事手法和选题并非个例。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导演的全面崛起,与之相关的内容也在迅速批量化生产。对比以往的男性视角,女性主义影片则通过揭示女性与男性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方式,深入探讨了女性自我发展及性别歧视等议题。人们希望通过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打破传统的刻板印象,为社会呈现一个更为真实、丰富、多元、立体的女性形象。

经过多年变革,如今的女性主义影视,则不仅仅局限于立意明确的作品中,更多则是围绕女性展开的亲缘关系、性缘关系进行叙事。

但这也往往会陷入另一种困境,即北大教授、电影学者戴锦华所指出的,目前一些女性导演的女性电影有些“画地为牢”,“无外乎是关于生育的、身体的、关于母与子等等,这些都是在男权社会里以绝对的生理差异派给女性的命题。她认为,”女导演应该有能力处理一切关于人类的题材”。

如何创造一种女性叙事的可能,如何创造一种非男性凝视的目光?基于此,TOPHER特选择纪录片、剧集、展览、电影等不同形式、不同体裁的影视作品,为大家勾勒出不断前进的女性之影,希望你们能由此感受到这份强大的女性力量。

PART 1 勇敢发声

在一个女性拥有极少话语权的时代,她显得那样格格不入却又热烈生动。她写严肃文章为女性或者只是为她自己争取权益。与此同时,她悉心照顾三个孩子并将美食心得出版书籍,她喜欢绸缎面料的服装让自己显得优雅。她一生的“战斗”,都如此体面。

她就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好的作家之一作家艾米莉亚·帕尔多·巴赞(Emilia PardoBazán)。这位距今100多年之前的女性,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合时宜的噪音一直都有,但只有实力才会让噪音降低,或者消失。

艾米莉亚·帕尔多·巴赞的艺术作品和20世纪初的激进主义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一生中,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保守、大男子主义的社会,毕竟当时的环境并不赞成一个女人从事写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艾米莉亚却打破这一固有偏见,以小说家,记者,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诗人,剧作家,翻译,编辑和大学教授的身份参加了广泛的艺术和文学活动。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一共出版了600多篇文章。与此同时,她致力于促进妇女权利事业,在与丈夫分居后,艾米莉亚的作品更加具有女权主义色彩。

由Miguel Ángel Calvo Buttini执导的人物传记片,则围绕艾米莉亚的生平展开叙述,其中不仅有常见的学术采访以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同时也采用话剧的形式来演绎艾米莉亚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女性的艾米莉亚立志打破桎梏与壁垒的决心,她以文字为利器,为自己与女性勇敢发声。

纪录片:《艾米莉亚》

导演: Miguel Ángel Calvo Buttini

编剧: Noelia Adánez / Miguel Ángel Calvo Buttini / Álvaro Lion Depetre / Anna R. Costa

类型: 纪录片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语言: 西班牙语

片长: 80分钟

PART 2 寻找自我

在去年掀起观影热潮的《芭比》让无数女孩为之欢呼雀跃、热泪盈眶,一些群体对其的喜爱甚至到了“不看要被开除‘女籍’”的程度;另一边,它却惹怒了某些男性群体,美国右翼政治活动家杰克·波索比克(Jack Posobiec)甚至称“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反男性电影”。

电影《芭比》虚构了一个“芭比乐园”:在这里,不同肤色、体型与人种的女性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芭比。她们拥有财富,可以成为总统、法官、律师与医生等,她们拥有一切可能。而肯,作为芭比身后的“全职男友”,除了爱芭比,他们别无价值。

在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下芭比的历史。其设计者、美泰公司创始人之一露丝·汉德勒,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女性,借鉴欧洲娃娃“丽莉”,她创造出一个美丽的成人女性形象,并试图跳出“妈妈照顾宝宝”的女孩玩具设计套路,鼓励孩子产生“我将成为这样的女孩”的想法。这一理念乘上了美国战后繁荣年代的东风,让芭比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成为二十世纪最畅销的玩具。

作为美泰的“当家花旦”,2001-2017年先后推出过以芭比为主角的特别短片等系列动画电影,真人版《芭比》则是这一IP的首部院线电影,通过真人化,美泰在尝试把芭比从一个概念进化成一个有血有肉、与万千观众共享生命经验和痛苦烦恼的真实女性形象。

很多人对《芭比》有着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毕竟这也是首部正面在电影空间中直接批判父权制的作品。同时也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集中讲述女性主义话语。

但事实上,相比影片中对“Girls can do anything”、“Find yourself”等口号的简单重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要深刻得多。如何在引发公共讨论后,真正地带来思想解放或许还需要再等一等。

影片:《芭比》

导演: 格蕾塔·葛韦格

编剧: 格蕾塔·葛韦格 / 诺亚·鲍姆巴赫
主演: 玛格特·罗比 / 瑞恩·高斯林 / 亚美莉卡·费雷拉 / 阿丽亚娜·格林布拉特 / 凯特·麦克金农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PART 3 拓展自我

《这个女人》是由导演阿烂创作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电影。影片使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聚焦于2021年夏天疫情背景下,一位困于婚姻、家庭、母职同时想要追寻自我与爱情的女性故事。

本片以北漂的年轻妈妈李害害为主角,电影借用了李害害一部分真实生活的框架,例如她身为女性,对眼下的婚姻、家庭、母职有较明确的想法和观点,与此同时她对这个承载着传统意义的家庭,始终抱着一种怀疑。

她一边“扮演”着“贤妻”的角色,一边探索着另外的亲密关系和个人未来的可能性。在筹备给母亲在老家买房期间,李害害辞掉了在北京10年的工作回到老家,隐藏在李害害和母亲以及家庭之中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于是,她开始为日常生活上下求索,在各类亲密关系中游走探索,希望能够拓展自我。

如导演阿烂所说,《这个女人》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她片中的女性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从《这个女人》中你可以看到社会赋予传统女性的意义正在产生的新的意涵。

阿烂认为,以往,婚姻、生育、性和亲密关系是强绑定的关系,这是婚姻制度的问题,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如今,这个系统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人,因为它是必须的、强权的、带着一种社会任务的事情。

要在这种近乎强迫的情况下,要求人必须遵守一个秩序、一个道德、一种与爱情无关的婚育选择是非常不现实的。基于这种冲突,人们很难发展自我,更谈不上能在这个世界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环境太苛刻了,对人发展自我存在方方面面的限制。

以女性来看,社会文化又要求她们作为主要养育者,近乎一辈子的限制其实从开启一段以结婚生育为目标的关系时,人生脚本就被写就了。因此,阿烂希望通过《这个女人》这部影片,为人们探索一种更多元化的婚育可能。

荐影:《这个女人》

导演: 阿烂
编剧: 阿烂 / 李害害
主演: 李害害 / 薛旭春 / 王晓振 / 卢业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马来西亚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3-04-26(瑞士真实影展) / 2023-11-11(台北金马影展)
片长: 90分钟
又名: This Woman

PART 4 敢于抗争

街边小餐馆里,一对双胞胎姐妹正在吃着自己盘里的食物,在劳累了一天后,她们终于有空闲的时间来填饱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邻座的男人却开始打量这对双胞胎姐妹。“你们两个长的一模一样哎。”“你喜欢你盘里的肉吗?“”你们两个…曾经…就是…和一个男人有过吗?“

在假意攀谈几句后,男人暴露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对双胞胎女性的贫瘠性想象。然而这对姐妹也不是善茬,听到男人冒犯性的提问,她们毫不犹豫互怼了回去,并且骂到男人羞愧的低下自己的头。

这一场景源自一部颠覆好莱坞传统叙事的剧集《孽扣》,该部剧集改编自柯南伯格的同名电影,导演将原版的男性双胞胎主角做了性转,为人们探讨了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这对双胞胎姐妹是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曼特尔姐妹,姐姐叫艾略特,妹妹叫贝弗利。姐姐艾略特喜欢披着头发,性格开朗外向,想象天马行空,做事疯狂大胆,在科研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妹妹贝弗利喜欢扎着头发,性格文静内向,时常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做事细心严谨,在生育实操上经验丰富。

《孽扣》则围绕双胞胎姐妹之间的情感控制和精神依赖、妇科治疗体系中的种种问题、上层阶级对于底层生育资源的剥削等进行了深刻探讨。

整部剧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和原版男版双胞胎视角相比,女性视角讨论的问题要更加复杂,比如反复流产对于女性身心的伤害、关于堕胎的权力和争议、非常重要的母职问题、以及代孕伦理问题等等。再加上姐姐艾略特时而疯癫痴狂的精神状态和有关性爱、裸体、生育片段的呈现,使得整部剧呈现出强烈的惊悚邪典片观感。

相比柯南伯格版本的影片,这部剧更加凸显真实的血腥,服装和建筑设计上也以鲜血一般的红色为主,在视觉上和过去医疗主题剧的白色风格完全不同。

与此同时,剧集对血液有很多近镜头的展示,包括女性的分娩、流产与月经,通过对这些极其自然的生理现象的日常化记录,而非猎奇化展示,让人进一步了解女性视角下的冲击感。

影视:《孽扣 Dead Ringers》

导演: 肖恩·德金 / 卡瑞恩·库萨马 / 劳伦·沃尔克斯坦
编剧: Miriam Battye / 爱丽丝·伯奇
主演: 蕾切尔·薇兹 / 艾米丽·梅德 / Jennean Farmer / Gabi Carrubba / Afrim Gjonbalaj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23-04-21(美国)
集数: 6
单集片长: 60分钟

PART 5 拒绝羞耻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有月经,另有15亿人曾经或即将来月经。然而,月经却被认为是一个禁忌话题,许多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只得到了初步研究。

事实上,在2020年之前,“月经羞耻”是常态,由此引发的羞耻感和偏见渗透到人类社会和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在这一层面,东西方默契地选择了避而不谈。据统计,在190多个国家里,用来指代“月经”的词超过了5000个,西方一度把月经当成女性的诅咒,《圣经》里曾描写道,经期妇女会在不洁之中度过七天。而在中国,女性也对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为了破除这一现象,几十年来,一些医生、活动家和企业家一直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如今,月经进入公众讨论已有10年之久,妇女们积极发表经期宣言,开展反对经期贫困、护理不当和信息封闭的运动,开发新的经期产品,并将她们的经历发表在社交媒体平台下,只为破除所有女性的”月经羞耻“。

在欧洲文化博物馆(Museum Europäischer Kulturen)展出的“流动:月经展”则聚焦关于女性身体的迷思,探讨为何月经这一再寻常不过的女性生理现象会成为一个禁忌。展览将通过物品、访谈、音乐、电影和艺术等形式呈现过去几十年间开展的辩论,提供女性为身体发声的空间。此外,展览也提供了多元的互动项目,鼓励观众深入参与相关话题的反思与讨论中。

该展览于2023年10月6日至2024年10月6日展出,感兴趣的不妨前往进行观看。

展览:《流动:月经展》

Flow: the Menstruation Exhibition

展出地点:欧洲文化博物馆|柏林,德国

展出时间:2023年10月6日至2024年10月6日

戴锦华曾指出,

女性导演的全面崛起只是近几年的事,

究其原因是由于电影工业的衰弱。

她认为,“电影这艘大船要沉了,

所以男性纷纷弃船而逃,

而女性就像在面对任何灾难时刻

一样挺身而出去接替他们。”

的确,2023年,

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闪光的女性影视作品。

这之中既有率性洒脱的女性,

也不乏柔韧坚定的女性。

她们各自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和小天地里,

自洽愉快的生活着。

也正是这些切片般的女性之影,

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主义的全面进步。

TOPHER相信,

只要我们还愿意记录,

还愿意将摄影机对准女性,

愿意去积极探讨亲密关系、自我成长等问题,

那么,我们就拥有更多面向未来的勇气。

编辑|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