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黑箱”中的女性
最近,连续几天登上热搜的事件,莫过于人大女博士生举报导师性骚扰一事。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女博士生在微博发帖,实名举报该校文学院博导性骚扰,在被拒绝后进行长达两年的打击报复,威胁其不能毕业。当事人称,要求依法依规惩治并更换指导老师,并上传近1小时的相关录音作为举报证据。
7月22日一大早,中国人民大学微博发布《声明》,表示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并强调对于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从严从快处理,绝不姑息”。当晚发布《情况通报》,并给予该导师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
人大事件其实并非个案,此前华润置地中西部大区总经理陈刚近日因涉嫌暴力侵犯女下属,已被警方调查。前几年,在网络上引起讨论热潮的韩国“N号房”事件也让人颇为震惊,部分男性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建立秘密聊天房间,一些女性,其中还有未成年少女甚至婴儿会被威胁作为性奴役的对象,这些淫秽聊天室数量之多,简称N号房。
为了进一步保障妇女权益,2023年开始实施的新《妇女权益保障法》中,针对校园性骚扰作出了详细规定,此外,对于职场骚扰等方面也有诸多法律层面的制定。但到了现实层面,女性大多面临“取证难”“处理具有不确定性”“污名化”等困难,这也让不少受害者选择隐忍。
这些女性就像是身处在一个巨大的“黑箱”之中,她们不知该如何应对?也不知该如何更好地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些“黑箱”何时能被彻底打破?
PART 1 黑箱中的女性
1974年,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提出职场性骚扰概念,她将其概括为“处于权力不平等关系下强加的性要求”。广义来看,所有基于性别、性取向、性别意识、性别表达及性别身份,在职场实施的可能会引起她(他)人不悦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作职场性骚扰。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公开数据中显示,超过九成的性骚扰受害者为女性,而职场性骚扰案件所占比例最高,为62.27%。这一方面意味着职场性骚扰的高发生率,另一方面透露出职场性骚扰受害人相对较强的维权意识、意愿及能力。
事实上,从职场性骚扰概念提出到职业女性觉醒再到敢于反抗,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除了存在法律难以界定的现实问题外,还面临受害方被恐吓、威胁、报复等二次伤害,甚至是污名化判定等困局。
足以看出,职场女性所面临的被剥削及权力资源压榨,甚至后续引发的公众舆论,都让其处于弱势局面。但即使是这样的步履维艰,依然有大批女性勇敢站出来,抵御社会、司法、媒体的重重壁垒……
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她不断诉诸法律,试图揭开这个巨大的私密“黑箱”。然而最终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更为巨大的“黑箱”。
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这一系列问题不断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从迷茫无助到勇敢发声,伊藤诗织凭一己之力改变了社会认知,以坚韧之姿直面司法壁垒,用莫大勇气反思社会沉疴。
荐书:《黑箱:日本之耻》
作者:[日]伊藤诗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PART 2 失去方向的女性
2017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讲述了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在小说后记中,作者林奕含写道,她怕消费任何一个房思琪,也不愿伤害她们。创作此书时,她每天书写长达八个小时,过程痛苦不堪、泪流满面。她更坦言,这件最可怕的事是真实发生过的。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自杀。
以数据看事实,在中国,有9.5%的女童曾遭受过不同方式的性侵害,总数高达2500万人,且多数是熟人作案。
终其一生,她们都在掩藏那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有人选择死亡、有人暂且活了下来,那些生存下的“房思琪们”将如何面对自己?
律师范衍重一直以为他与妻子吴辛屏之间没有秘密。但妻子一夕之间消失了。范衍重从妻子工作的地方展开调查,越是追查就越陷入重重疑云:妻子声称已过世的母亲突然现身,揭露吴辛屏的过往。
她在小镇上曾经出过事。小镇曾经的名门家庭宋家有两兄妹,哥哥宋怀谷面貌俊俏、优秀,而妹妹宋怀萱性格孤僻古怪,是吴辛屏的挚友。高中大考前,宋怀萱邀请吴辛屏参加宋怀谷的生日派对,而几天后吴辛屏对她的老师说,宋怀谷强暴了她。
这段往事与吴辛屏的失踪有关吗?追查的众人却不约而同地摸索到了宋怀萱这里。这件为小镇人所嗤之以鼻的案件似乎另有隐情。当年事件的主角究竟是谁?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继现象级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后,作家吴晓乐聚焦社会禁忌话题,层层布局、密密织网,试图描摹受害者的复杂内心世界,带领读者沉浸式体会黑暗、绝望的生命体验。
侵害、原生家庭伤害、家暴、荡妇羞辱、校园凌霸、精神PUA······当这些集中施加在女性身上,人生还能如何继续?
荐书:《我们没有秘密》
作者:吴晓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PART 3 打破“黑箱”的女性
非法拍摄影像、胁迫未成年自拍,还恶意合成熟人照片,恣意发表性骚扰及厌女言论,甚至以此获利。加害者毫无愧意,也不担心被捕,更事先拟好撤退守则;被害者饱受威胁,只能独自恐惧,甚至成为玩物也一无所知;旁观者从起初的震惊、真相的刺激,最后则随著时间,遗忘了那个黑暗的平行世界……
这个世界,究竟出了什麽问题?在《您已登入N号房》一书中,N号房事件最初报案人、首位报导者──“追踪团火花”现身说法,这是记者对N号房事件誓不放弃的心路历程,更是女性意识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勇于发声的成长故事。
2020年,在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上的“N号房事件”震惊世界,加害者手段残忍,其匿名性使得受害者求救无门,网路性暴力犯罪的渗透力、扩散力,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
追踪团火花在追踪此事件的过程中,深感网路犯罪难以追查,以及法规漏洞、执法单位束手无策、媒体漠不关心。即便事发至今已经多年,N号房主嫌落网,但此时此刻在网路上,仍不知道有多少加害者在流窜,躲在黑暗中的受害者更难以估计。
作者认为,杜绝性暴力与网路性犯罪,无法单靠一时的新闻热度,追踪团火花为使大众持续关注类似事件,写下本书,不只为了纪录重大案件,更希望凝聚力量,让独自受苦的人们成为团结在一起、迸发出改变社会的火花。
荐书:《您已登入N号房》
作者: 追踪团火花
出版社: 时报文化
副标题: 韩国史上最大宗数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踪团火花”直击实录
PART 4 振臂高呼的女性
这个社会的厌女言论永远不嫌多,动辄冠以“母猪”攻击,或是一网打尽指责为“女权自助餐”。而女性主义者历来更受到许多误解,如愤怒、严肃、仇男、好斗、不具幽默感等刻板印象,有时也彷彿成为贬抑与羞辱,让许多女性名人都想避开这个“负面又愤怒”的标籤。
小说家兼专栏作家罗珊‧盖伊,在首部文集《不良女性主义的告白》中,坦承自己的混乱又不完美,但即使糟糕不良,都仍是个不良女性主义者。她写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并藉由性别与种族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与流行文化:从脱口秀主持人的玩笑,检视大众对性暴力的轻率语言;从整体环境所强调的不是如何制止性暴力,而是如何防止遭到性暴力……
盖伊透过幽默自嘲又犀利的风格,推翻社会对女性主义的刻板印象,反对将女性主义视为负面贬抑的标籤。她认为女性主义没有既定的正统样貌,也不需信仰全体一致的女性主义。重要的是,呈现多元的样貌,尊重彼此的差异,让纷乱的世界听到女性主义的多元声音。
荐书:《不良女性主义的告白》
作者: 罗克珊娜.盖伊(Roxane Gay)
出版社: 木马文化
副标题: 我不完美、我混乱、我不怕被讨厌,我拥抱女性主义标籤
原作名: Bad Feminist: Essays
译者: 娄美莲
PART 5 勇敢迎战的女性
BBC战地女记者──苏.劳伊德.罗伯茨是英国最杰出、知名度最高的电视记者之一,以勇敢揭发人权议题、挑战女性记者限制著称。她在2015年十月不幸病逝前,写完最后也是唯一一本书,献给世界各地的受难女性与她们坚强的反击。
1973年,罗伯茨以实习生身分进入英国独立电视新闻网,开启她非凡的新闻记者生涯,往后成为英国第一位在苏联、中国、伊朗等环境严峻的新闻站独立编採报导的女性记者。
在长达三十年生涯中,她走遍全球,深入危机四伏的战乱地区,目睹各种对女性最残酷不仁的暴行。然而除了第一手见证这些苦难,她也记录下这些女性不可思议的反抗决心。
《女性面对的战争》述说罗伯茨令人难以想像的危险经历,也道出众多令人心痛愤怒的女性故事。被囚禁在恶名昭彰的都柏林“抹大拉洗衣厂”的玛丽.梅里特;被人口贩卖到波士尼亚被迫从事性工作的莫妮卡;取代母亲担任村落割礼执行者,又因不忍残割的不人道而逃亡的甘比亚女性麦穆娜;六岁稚龄便被迫嫁人十三岁又被莫名休妻的印度女孩曼内玛。
罗伯茨通过本书带领众人检视人类的历史,再分析女性今日的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她不惜一切为那些勇于挑战错误暴行,不论多害怕仍竭力反击的女性发声。
写完本书不久,罗伯茨便不幸病逝,她被视为同世代最杰出的电视记者之一,因为她鞠躬尽瘁燃烧的非凡一生得以被听见的女性声音,也将持续回荡!
荐书:《女性面对的战争》
作者: 苏‧劳伊德•罗伯茨(Sue Lloyd-Roberts)
出版社: 自由之丘
副标题: 及那些敢于抵抗的勇者原作名: The War on Women: And the Brave Ones Who Fight Back
译者: 谢滨安
尾
长年以来,
女性控诉性骚扰的困境是坠入he said, she said,
结果经常是在占据性别权力关系优势的男性胜出。
反性骚扰法开创者Catharine A. MacKinnon曾说,
#MeToo运动让女人成为了具有可信度的人。
而美国#MeToo运动之所以能够展开,
不只是因为女性站出来控诉,
也不只是因为性骚扰已在法律上被承认为性别歧视,
更因为媒体的调查报导使得女性的指控“所言成真”。
或许,面对身处在“黑箱”中的女性,
需要媒体、法律与社会共同携手,创造改变的可能。
因为,无论当时间如何向前流逝,
这个故事依然与所有女性甚至是人类息息相关。
编辑 | 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