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有选择未来的能力?
演讲 | 郭小月
编辑 | 志潼
2019 年 7 月 10 日,TOP HER 在菊隐剧场举办了今年首场妈妈系列演讲 MOMTALK,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土学校的校长——郭小月,她作为校长,和两个孩子的妈妈为我们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做选择,如何培养孩子选择未来的能力,以及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更好沟通。以下是本场分享的精彩内容: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 20 岁,一个 17 岁,随着孩子们的独立和离家,我戏称自己是一个空巢老人。但现在,我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所以在学校还有 200 多个孩子,今年的开学将会变为 300 多个孩子。这些孩子在我的学校就相当于我的孩子,所以我特别理解在座的每一位爸爸妈妈,你以及他们心中的焦虑。
回忆过往,我们都有自己生活的节奏,成功的经验,对周围的一切都可控。我们为目标而努力时就可以看得见自己的成绩。然而孩子的到来打破了这样可控的局面。
虽然每个家庭中的爸爸妈妈都在不断尝试各种育儿方法,但他们仍然会陷落焦虑之中,变得不知所措,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甚至是否定自己。
我还发现,现在家长在孩子补课的路上越补越焦虑。有的妈妈对于孩子择校是这样的:如果选公立学校,就给孩子补英语,如果选私立学校,就给孩子补数理化,如果选国际学校,就给孩子补中文。如果参加国内考试,就做中考高考补习,如果出国就补 SAT,A LEVEL。当然还有家长说自己其实一点也不焦虑,自己非常愿意学习,也发现了很多好方法,比如正面管教,比如理解孩子的情绪等等。
还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因为三年级以后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所以就开始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孩子很听话,家长选哪个补习班他就去哪个,但是家长反而担心孩子将来逆来顺受。
所以,从这些妈妈不同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她们的焦虑来自于自己的思想,来自于对事物的看法和方向。这些看法和方向决定了家长的情绪,从才开始的小担心转为焦虑。所以,如果想改变焦虑的状态,就需要改变认知,就需要改变自己最底层的设定,从为孩子设定成长目标的方向去想问题。
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业成长,认为如果没有学业,孩子会失去很多机会,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各种补习。在家长支持孩子学习成长的时候,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现实其实告诉我们知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透过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发现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策略,从而更了解自己。
只有孩子更了解自己,他才会更有方向,更努力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一个加速度的学习。很多人对学习的看法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层面,或者停留在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和品格力量方面。
中国因为经济的发展,每个家里的爸爸们其实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事业上,同时妈妈们也很辛苦,学很多育儿的经验知识,成为养育的践行者,但是发现亲子间的沟通很困难,焦虑由此而生。其实,好的夫妻关系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夫妻如何在差距中进行交流与沟通,达到共识,对孩子的教育意义重大。
对此,我分享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都知道,要鼓励孩子,赞美孩子,使他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如果爸爸在养育孩子,有多少妈妈愿意每天花一分钟来夸夸自己的老公?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爸爸们愿意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即使他可能这星期只有20分钟陪孩子,但妈妈们能不能够在这 20 分钟里用欣赏的眼光看爸爸,说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他脸上有光?他一定会很开心,之后更愿意陪伴孩子。
良好的夫妻关系其实能够改善妈妈们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状态,减缓焦虑。
那么对于孩子的一些特质要如何看待也是一个问题。经常有家长来问,我的孩子为什么是一个敏感慢热内向的人?什么事情都往后拖他,他也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我要怎么去鼓励他?
每每听到这样的说法,我都知道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思考者。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很审慎地去了解现在的状态,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会发现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做事,别人这样做有什么错误,而哪样做又是对的等等。经过一系列观察和思考,最后等他胸有成竹的时候才会参与。
如果你的孩子是敏感,内向,慢热的,这个只是你孩子的特质的一方面表现。而这个特质的另一面,他一定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所以当家长们焦虑时,能不能让自己从问题的这一面跨越到问题的那一面,转化自己的消极。比如说孩子什么事情都往前冲,天天惹祸,老捅娄子。但换个角度想,这个孩子一定是个有勇气有担当的孩子,他不怕失败。在肯定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他成长,帮他找到自己的特质,发挥其所长。
当家长不愿意接纳孩子的软弱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待。很多家长能够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好,但常常看不到自己家孩子的好。
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特质从而焦虑时,不妨改变自己的目光,用积极的观点去看待,这样就知道要如何去鼓励孩子,使他成为一个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向上的人。
所以,家长对孩子抱有的期待,其实是家长对自己的人生的期待。当大人接纳自己身上的不完美时,就会缓解在教养上的焦虑。
我们不需要把焦虑赶走,我们需要学习与焦虑共处,分析焦虑的来源以及引起自己什么样的情绪。在这样的情绪里,会有怎样的反应,而这样的行动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家长看孩子,其实是家长看见自己,当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也应该思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其实教育是永远在为前面的路做准备。
当孩子毕业以后,当他慢慢远行,要思考他真的为他的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了吗?他是否具有明智的选择能力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当孩子 18 岁要离家的时候,意味着他要面临他人生重大的选择了。而这些要选择的能力是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而成的。所以,教育不仅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当家长今天活出绽放的样子时,当家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他也会接纳身边的小生命的不完美。
家长们总被各种各样的专家,所困扰。其实家长们要相信自己就是孩子最棒的父母亲,要学会相信自己,接纳自己。因为家长可以引领自己的孩子,支持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 联系我们: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