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沫:如何跨过一道窄门?

文| 尚清

编辑| Kiki Gao

现如今在休斯敦大歌剧院和达拉斯歌剧院担任大型舞台剧的指导和教学成员周沫(Mo Zhou) ,是一名生长于南京,活跃在纽约的女性歌剧导演。

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潮中涌现了许多在海外学习舞台剧演出与创作的新一代艺术家。他们突破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为西方文化主导的歌剧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视角和全新理念。上世纪80年代前往异国他乡独自深造学习已需要强大的信念和勇气。而对于在美国以白人男性主导的歌剧领域,往往更加困难重重。茱莉亚音乐学院歌剧系主任斯蒂文·瓦兹沃茨(Stephen Wadsworth)曾说“歌剧对表演者有唱功和感染力的要求,语言往往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难点。即使是对于美国学生,追寻歌剧事业都要面临在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的挑战,更何况一个来自有更遥远语系链接的亚洲学生。”

18岁前往鲍登学院,梦想成为律师和国际法专家的周沫,为满足毕业选修了一门戏剧基础课。在教授组织的一次活动上,周沫得以观看她赴美以来的第一场舞台剧演出—安妮伯伽特指导的查克.梅的bergamerica。在此之后,周沫不断地选修了更高阶的戏剧类课程。在她踏进导演课的5分钟后,周沫明确了舞台剧导演才是真正的使命召唤。攻读英文和戏剧双学士的过程中,周沫打下了英法德意四种语言的基础。八年的钢琴演奏经验和学校戏剧社中经典剧目的浸淫,加深了她对歌剧艺术本身的认识,和对西方社会人文的理解。在这些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周沫走向了歌剧的导演之路。

在周沫成为歌剧导演之路上的首要阻碍便是父母对她弃法从艺不解和对未来生计的担忧。经过不断地说服和谈判,周沫最终和父母达成协定:只有立刻成功申请到最顶级的艺术硕士课程,周沫才得以继续歌剧导演之路。最终,周沫被最顶级的项目之一哥伦比亚大学的导演硕士项目录取。而这个项目的主理人正是安妮.伯伽特(Anne Bogart),那个在两年前在马萨诸塞州剧场改变周沫命运的人。

安妮.伯伽特经常鼓励学习导演的年轻人不要畏惧未知,局限于熟练的剧目大小和种类,而应尽可能地寻找更多参与执导的实践机会。安妮认为:周沫是一个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未来规划有着非常明确认知,对歌剧艺术充满热情的新一代歌剧艺术家。

周沫也曾提到成为舞台剧导演要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压力,比如如何让舞台上的动作和表演与音乐融为一体,以及和歌舞剧演员,音乐家合作的技巧。

她说:“正因为歌剧的综合性挑战,不断地参与和实践歌剧的导演过程变得尤为重要。”她最终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导演方法论,这也成为了她探索和开拓歌剧导演新领域的有力支持。

 作为家里四代扎根南京的南京人,南京大屠杀浩劫给周沫和家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周沫的奶奶向她口述了一家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东躲西藏,历经磨难,最后侥幸躲过一劫的遭遇。这段埋藏在基因里的记忆使她把这段历史搬上舞台。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是西方读者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一把钥匙,也成为了周沫导演的著名歌剧《拉贝日记》的创作和灵感来源。《拉贝日记》是用德国商人,纳粹党成员的拉贝与日军周旋,与时间赛跑,建立起“国际安全区”庇护了25万南京百姓的经历,刻画了一个以国际友人的第三方视角展开的历史记叙。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周沫:“周沫是这一代的新生歌剧艺术家的代表。他们拥有最完美的艺术教养,积累着大量的专业经验,知识,和对歌剧的热情。”在2020年6月,周沫将和她的《拉贝日记》开始在林肯中心和肯尼迪中心的全美巡回演出。

在大洋彼岸的纽约, 周沫用她的歌剧讲述了关于1937年发生于南京的历史真相,传递和平平等的理念。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 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