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一样 | 魏娜:别放弃感性的力量

文| 敬师

编辑| Kiki Gao

编者按:这是一个TOP HER编辑部酝酿了很长时间的专题,主题的名字从完美女性、朋友圈里的完美女性,到寻找完美女性,再到今天的“她不一样”,我们试图站在今天的视角观察女性与女性主义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伴随这个选题的操作,我们发现,每位女性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如登山,有人为了攻顶,有人想用另一种角度看世界。TOP HER 找到了各种不同角度背景、不同国家文化的女性来为我们开拓眼界。从历史、经济、政治、时尚、电影、文学等等去探讨发现女人究竟被建构而来,透过不同的人物专访,去挖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经历和方法,而借此希望能提供不同途径,让读者们拥有更多角度,可以用各种宏观或微观的方式重新理解自己,重新找到自己所相信需要的。

 

女性特有的情感如何成就自己?我们和WEI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扎哈·哈迪德弟子魏娜聊了这个话题。

“建筑空间最核心的内容是能够让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的人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系,让空间和人之间产生关系。”

魏娜再一次谈起弥漫空间。每一次,关于建筑的表达,建筑和人的连接,她都能聊上很久。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力和设计个性的建筑设计师,魏娜用10年时间摸索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擅长空间的东西。”擅长成为魏娜解锁建筑设计的钥匙。

魏娜小时候就显得同周围人不太一样。玩过家家,别的小孩是聚在一起玩耍,魏娜则一个人待在房间,把周围的物件一个个想象成有性格的人物,给它们设置场景,对话,就这样可以玩上几小时。魏娜的妈妈常常以为魏娜是在认真学习。

4岁的时候魏娜给家里设计了第一套家具,那时她还没有料想到日后会与这个职业相伴相生。

“回想自己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人的变化是一种无意识的变化。”

魏娜15岁第一次去江南园林豫园游玩,层叠的中式建筑带给魏娜很深的感触。“那一刹对自己触动是很大的,看完了这么多江南园林,在这样一个特别小的上海传统园林里,里面有特别丰富的经历。”这种经由时空设计路径创造出来的人的经历在魏娜眼中有趣而生动。

“你处在另一个世界,想象另一个故事,想象来到这里的人会经历什么环境,这个布景的过程是非常好玩的过程。”也正是这次游玩魏娜下定了学习建筑专业决心。之后,魏娜顺利攻读清华大学建筑系,再被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全额奖学金录取。

耶鲁滋养了一个更成熟也更为开阔的魏娜。

“耶鲁是一所在设计理念上非常开放的学校,我当时的院长是传统建筑风格出身的专家,但是他请来了各种风格各异的老师教授知识。有很多有个性有才华的学生,还有才学各异的老师,耶鲁扩展了我的视野。“

尽管当时在耶鲁,魏娜过的其实并不舒坦,虽然拿着最高奖学金,但是日常生活开销需要自理,为了维持这笔不小的开支,魏娜每天打三份工,买超市最优惠的面包,穿梭在图书室、餐厅和教室,曾经有一次魏娜交完学费账户上只剩3位数的美金,这些钱需要支撑自己一年的生活。

研究生第2个学期,魏娜的教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设置单元住宅的作业,这是个开放性项目,不带任何约束条件。那时魏娜刚去国外,语言还不能完全转换过来,经常需要在中英文间来回切换。看到这个题目,魏娜想不如把建筑当作一种对话的语言,代替中英文间的翻译。她想到了一部中国著名的话剧故事《恋爱的犀牛》,恋爱的犀牛讲述了一对情侣间爱情纠结的故事,夹杂着各种情绪,她想给建筑做一本这样的情感字典。

这种大胆又有些出格的想法一说出,周围很多同学都觉得魏娜疯了,这根本不是建筑设计,从来没有过这种设计思路。但是魏娜当时的老师给了魏娜极大的鼓励。“那个时候老师给了我特别多的支持,帮助我做了很多开拓思维的训练指导,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做这件事情。”

一个学期下来,魏娜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图纸,她真的把空间和情绪对应了起来。这是她第一次朝着自己理想的建筑设计张望。

从耶鲁毕业,魏娜去了纽约BBB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工作,这是纽约排名前5的建筑事务所,也是一早“盯住”魏娜的猎手。魏娜尚未毕业时,BBB的HR就去耶鲁参加了魏娜的毕业典礼,希望她能到BBB工作,在BBB,20岁出头的魏娜有独立的办公室,这在当时是罕见的,作为主设计师,魏娜身边都是资历10年以上的资深设计师,而她是这些老师的 Leader,把控整个设计项目。

在BBB,设计漂亮的建筑图纸,描摹主流的建筑场景,在纽约最主流的商业事务所,魏娜做着她最擅长的事情。但是这种擅长夹带着更深的困惑。

设计只是点与点、线与线的图纸关系吗?建筑仅仅是割裂人和空间的设计吗?

成长于完全的东方式环境,接受着西方式最顶尖的教育,按照主流设计理念设计出的作品烙印着最现代的印记,但是魏娜总觉得好像丢掉了一些东西,这不是魏娜理想的建筑,她陷入了长时间的迷茫。

“在那段困惑的时间,我开始放弃做方案的事情,做一些施工图,做项目管理。”

2006年,魏娜决定远离设计一线,再后来魏娜去OMA做项目管理的工作,她想要弄清楚,理想的建筑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在OMA,魏娜是项目经理,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项目,她带着团队开始与国内市场接触。这一次魏娜开始萌生回国创立自己事务所的想法。

“我决定成立自己事务所的时候,并不想盲目去做这件事情,我想把自己脑中模模糊糊的对理想建筑的描述用语言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梳理对它的理解。”

从一个感性思考落地成显性的内容,魏娜在10年间坚持做了这一件事。

“我希望我的设计超越所有形式。“

2009年魏娜搬回北京,在方家胡同64号找到了自己的一方阵地,这是魏娜归国后寻找许久后一眼相中的地方。”胡同的尺度很小,空间和人的关系就变得很大,这种人和空间的情感我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

重回北京,魏娜开始了思考、实践、教学的过程。

“在这10年中通过不停的实践,我也开始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与学生互动。”归国后,魏娜一边设计项目,一边开始了她长达7年的教学生涯。

在中央美术学院,魏娜开始把自己的想法理论化。她把这10年间的思考沉淀成了一部情感和空间的手册,第一次提出弥漫空间和情感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论。

“学生问我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反思解剖自己。”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黑匣子,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会从脑子里蹦出来。学生的问题会让回到自己的黑匣子里去解析自己当时设计的时候做了些什么事情,在解析过程中逐渐越来越清晰,最后有了方法论的研究。“

“人其实特别容易被自己马上能看懂的东西吸引,并且停留在马上能看懂的认知上。情感设计是复杂的,怎么能调动你的感性认知,我们所有人都在正统的教育中放弃了感性,更多的教育方式是教我们学会理性分析事情,理解这个世界,然后解决问题。”魏娜喜欢研究人的情绪,研究人在空间中的故事。

主流的建筑理论是建筑都是跟维和体相关的,在魏娜的眼中建筑和人之间是一种没有边界的,是一种相互关联的,时时刻刻因为对方而产生意义的状态。

魏娜给建筑系的学生推荐的书单里,除了建筑专业书籍,也包括了表演类,哲学类等书籍。在魏娜眼中,设计和表演有着相同的内核。

“在过去,感性认知是被压抑的情感,情感从未被拿来感知。就像演员演戏一样,演员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角色,理解自己的角色。我们比演员难的地方在于演员是用自己的表情和表达感染观众,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我们不在场的条件,通过物理的方式去传递。”

设计就是想象各种故事。

把自己当成演员感受所处的空间,当空间建立好之后,里面是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空间里构成了不同的故事。每一个场景,都携带着某种情感。魏娜希望学生在设计时记住这种情感。

“人处在一个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是容易麻木的,如果我们创造出的空间能够产生个人的思考和启发,这是我们想要实现的成绩。“设计最大的内核,它不仅仅是设计圈的事,而且是生活方式的表达。

魏娜在实践中佐证了她的想法和理论。2007年,魏娜受户外建筑创意真人秀《漂亮的房子》邀请,联手吴彦祖、冯德伦等明星,完成了对福建民居项目“小溪家”的改造工程。魏娜设计的“小溪家”赢得了所有人的喜欢,并获得了“RTF Sustainability Awards ”奖项,成为当年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获奖项目。她的另外几个作品WHY HOTEL、日照展览馆相继获得国际上的众多大奖。

“建筑设计,快乐占1%,余下是被折磨的。”

魏娜有两个段子,一个是魏娜5年级写周记,立志要考清华大学,一个是魏娜在清华期间立志要读耶鲁,这两件事都被魏娜最终实现。

“我似乎就是一根筋的人,去清华去耶鲁,还有15岁决定学建筑,自此没有离开这个行业。”

魏娜在耶鲁同时期的同学有30多个中国学生,但是目前为止从事建筑设计的只有魏娜一人,所有人都转行了。

“特别聪明的人会转行,因为一旦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还不犹豫的转行。设计的快乐只占一部分,更多的是被甲方折磨、被商业折磨,在建筑行业不是一根筋坚持不下来。“

建筑从来都是一个与女性连结很弱的领域,在全球,每年仅有30%的女性从事建筑设计师。

2009年,魏娜为北京七棵树创业园设计了一个项目,项目完成,魏娜接受了各地媒体的采访。从那时起就有媒体开始不断询问关于女性事业和家庭的问题。

这10年,魏娜的回答一直在变。“一开始我是抱怨,抱怨各种各样的事情。到后来抱怨具体发生的事情,后来发现抱怨好像也没什么用。”

“我接触很多年轻的女性,大多是自己放弃的。两性在生理上永远也不可能平等。除非有一天男性可以生孩子。女性遇到家庭生活感情各种问题时,压力会比较大,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原来也抱怨,但现在觉得没有意义。”

魏娜有一次出席一个建筑师的活动,周围是一群西装革履的男性建筑师,魏娜作为一个女设计师在旁边显得尤为瘦削,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祖籍在江苏,魏娜天然携带着南方的清秀和北方的飒爽。这在她的行为方式上也略显一二。

那以后魏娜就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商业社交活动,魏娜自嘲说事务所的商业部分是软肋。

“任何一个领域,走到某个高度,都会发现和土壤密切相关。包括文化认同、包括人脉资源。”

这是魏娜10年前选择回归故土的原因,她希望在中国成就自己的事业。

“坚持做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魏娜专心做设计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在工作室喊一句,我要闭关了。在这个阶段她不跟任何人说话,断绝和周围人的联系。“这个是我进入那个状态最幸福的事,当你非常投入的做一件事情时,你实际上是最大的平衡。”无论前一天几点睡觉她总会在第二天早上7点到8点之间醒来。“我不会为了熬夜而熬夜,我要做的是我真的进入状态了,然后我就忘记了时间这件事。”

回国的10年里,魏娜被不断的问到三大问题。设计理念、女性身份和扎哈。

扎哈·哈迪德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也是“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自创立以来的第一位女性且最年轻的获得者。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界,扎哈保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魏娜的恩师。

在扎哈还未被国内大众熟知的时候,还是学生时期的魏娜被扎哈的设计和才华吸引,在扎哈那里魏娜学到了设计的逻辑,也学到了精神的感召。

“在过去10年里,实际上是她给我帮助最多的时候,虽然她不在我的身边,但她的专注和执着一直鼓舞着我。”

扎哈的成名之路其实并不平坦,在创立建筑事务所的前20年,扎哈经历过无数次设计被否定的过程,还有上百个未能完成的项目,但是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实践。

2006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扎哈作品回顾展,这个展出以螺线形式的方式进行,从绘画、然后是纸浮雕、模型和透视图、已完工的建筑物,扎哈所有的项目按照时间的顺序在旋转空间里一一展现,站在展览馆地面抬头可以看到扎哈一生的设计作品。

“你能一下子看到她在前20年的坚持,不断的表达自己,当时我站在那里有一种悲壮感。”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 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