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北野武系列:经历一次“大人的夏天”

 

日本著名导演、演员北野武(Takeshi Kitano) 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一户寒门。在严母管教下考上大学,却中途退学加入相声界,26岁成为漫才演员,以其无厘头的辛辣和黑色幽默成为日本80年代喜剧热潮的灵魂人物。之后更涉足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佳作频出。《花火》《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等影片成为经典,亦有文字作品《浅草小子》《毒舌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等。

有人说,想了解北野武的电影,要从《菊次郎的夏天》看起。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早在1999年上映的日本电影,于今年9月25日在中国大陆首映。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是小男孩正男和邻居大叔经历共同成长的故事:

小男孩正男跟婆婆生活,内向腼腆,少言寡语,总是喜欢低着头。在一个暑假,他开始了“千里寻亲记”,跟着游手好闲、蛮横霸道的邻居大叔去寻找从没见过面的妈妈。

路上大叔因为赌博而输掉了他们身上所有的钱,迫不得已只能搭顺风车,甚至偷人食物,砸车玻璃,威胁逼迫,扎车胎,大叔什么都干过,仅仅为了陪正男到爱知去。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里,他们在一路上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收获了无尽的快乐,也得到了成长。

电影结尾,是一段小男孩和邻居大叔的对白:

—先生,你叫什么名字?

—菊次郎啦……他妈的,走啦!

最后的画面充满了日系夏天的韵味:回到东京的正男欢快奔跑着,背后有着天使翅膀在小书包上晃来晃去,像在飞翔…

很多人会疑惑,为何明明正男是电影主角,却又叫作《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和“菊次郎”是何种关系?你或许可以从一下几本书中找到答案:

新星出版社《北野武的小酒馆》

想了解北野武的人生经历,不妨去日本赤坂小巷深处的熊先生料理店坐坐。

老板熊先生不仅擅长做料理,还喜欢和食客们谈天说地,就像深夜食堂里的老板一样。北野武是这家店的常客,他和熊先生之间的对谈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妙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野武和熊先生的日常对话变成了这家店的特色“下酒菜”。通过这些对谈,他们探讨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和社会问题,时而是令人捧腹的奇谈妙论,时而是毒舌的坦率直言,时而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严肃辩论……

北野武言语辛辣地犀利自剖前半生,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的弊病,呈上一碗“毒舌鸡汤”。

关于生死,他说:“我所害怕的是,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无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着,我害怕的是那种既沉闷又无聊的生活。”

这句是北野武被引用最多的语录,当过电梯工、漫才艺人、电影演员和导演的他,从社会底层的一路打拼让他忠于自己的感受,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心去打磨、颠覆自己。

他说出自己关于教育标准的独特思路: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认清现实。人是不平等的,不管你多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他承认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虽然不努力是万万不能的,但努力也不是万能的,发掘个人的闪光点可能要比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好得多。

关于人际关系,他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做出解答:

他坚持友谊就是为喜欢的人单方面付出,“自己有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去麻烦朋友,那才是呢。友谊就是单方面地为他人付出,而不是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所谓友谊,其实就是对他人的关怀。”

关于规矩,他说:“所谓规矩,从根本上考虑,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善于倾听。”

他还表达出对于“人生质感”的追求,坦率地讲出手机和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奴役,并发出对这种持续扩大的文化趋势的担忧:

“有时一件小事往往会出乎意料地使你体会到人生的质感。这是你坐在电脑前绝对体会不对的。”

他认为互联网、便利店、手机这些将生活简化的工具让年轻人身处的环境变得轻薄,让他们的思考能力不断退化。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肤浅。

最后回归电影,他问道:“什么是艺术的本质?”

“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任性吧,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吧。正因如此,艺术家可以随性乱来。”

他还认为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和喜欢自己拍的电影不是一回事,正如黑泽明对“你觉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的回答一样:“下一部”。

“好莱坞电影就像麦当劳、肯德基里卖的汉堡包,都是以面向全球大量推销为前提做出来的。所以,好莱坞是不拍高级电影的。”

在小酒馆里,这位怪才导演更像是一位粗犷豪迈的日本老男人,喝着清酒,像一千零一夜一样地,向你讲述他半辈子摸爬滚打的故事,还有那些对于人生的新鲜感悟。

译林《菊次郎与佐纪》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菊次郎与佐纪》可以说是北野武艺术人生的“第一自传”,作者以幽默甚至刻薄的方式刻画出他贫寒的童年时光,以及父亲菊次郎和母亲北野佐纪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野孩子是如何成为日本电影接班人的。

父亲菊次郎也就是《菊次郎的夏天》中父亲的原型。他是一个油漆匠,是入赘的北野家并冠上此姓。他性格胆小懦弱,凡事靠酒壮胆,喝了酒又会发疯殴打妻子。菊次郎是个与理想父亲形象有着天壤之别,甚至缺席的角色,用北野武自己的话说,“如果有个会打架,常给孩子零用钱,也会适当管教自己的父亲该多好。”

而母亲佐纪是个典型的明治女人,以“出身名门”的平民主妇身份自居,在家中掌握大权,明确反对丈夫“工人的小孩就该当工人”的论调。因看不惯酗酒、赌博、没出息的丈夫,而对四个孩子严加管教,把自己剩余的人生,通通赌在孩子的将来上,相信一定会有所回报。

在本书开篇,北野武乘电车去医院看望母亲,“总觉得自己不能以一副清醒的面孔去探病,我不由得跟车上的售货小姐要了一罐啤酒。”

北野武对母亲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爱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照,理解她重视教育的深远眼光,又恨她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自己。

因此与北野武打响了一场“因爱而起”的战争。

通过《菊次郎与佐纪》,北野武平静的回忆,接受了自己,也认识到父母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完成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和解。“种族,国家和父母是人无法预先选择的部分,歌颂他们不难,抱怨他们更是容易。一旦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出他们过往的一切,以及包容、接受他们曾带给你的种种不悦或磨难的时候,方才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成熟、有自信,而且可能为他们带来荣耀与骄傲的人。”

而北野武以菊次郎之名,导演了电影《菊次郎的夏天》,未尝不是对父亲的理解和接纳,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治愈。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很像是北野武自己的心路历程,就如书中说:“我认为,一个人是不是长大成熟,要从他对父母的态度来判断。当你面对父母,觉得他们‘好可怜’、‘真不容易’时,就是迈向成熟的第第一步。一把年纪,还把‘不能原谅我爸’挂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小鬼。”

TOP HER | 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 她经济整合营销 |数据增长决策 |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