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你工作是为了什么?你能够抵挡得住消费主义的陷阱吗?你觉得自己是穷人吗?

当这三个问题抛出,可能会有不少人陷入沉思。和物资匮乏的年代相比,我们的生活水平条件明明越来越好,但内心的贫穷感却不断攀升。这让人不由得深思其来源。

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无限发达的当下,人们能够快速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同样地,焦虑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生活中。

试想一下,原本你认为8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住的很开心,结果打开APP,200平方米的大平层甚至是大别墅跃然眼前;之前背着小CK的包觉得已经非常满足,然而现在看着别人分享的香奈儿、爱马仕,瞬间觉得自己是穷人……

为何看到这些时内心会升起贫穷感?齐格蒙特·鲍曼所撰写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有过解答:这些人被告知,奢侈的消费是成功的标志,是赢得公众掌声和名誉的捷径。他们还了解到,拥有和消费某些商品,践行这种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实现人类尊严的必要条件

看到这里,你或许能够明白,当人们将消费主义奉行为幸福的标准时,不幸往往会在比较中产生。

令人惊讶的是,看起来如此契合当下社会环境的现实理论居然发表于1998年,足以看出其超前程度。2021年,《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再版,掀起了一阵热潮,细究其原因,文中所谈论的每个要素都深深戳中了每一位现代人的痛点。

齐格蒙特·鲍曼,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与思想家。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一生著有57本图书,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代表性的中译本有《现代性与大屠杀》《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社会学之思》《立法与阐释者》《流动的现代性 》《现代性与矛盾性》《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全球化:人类的后果》等。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创作于1998年,当时西方在工业技术的进步下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主义成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方向。

从社会层面来看,全球化使劳动力获取变得愈发廉价便捷,通过辛苦工作逐渐自力更生的上升之路逐渐狭窄。从个人层面来看,社会环境的改变冲击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他们在工作和消费之中的摇摆地带丧失了方向。

现在看来,尽管本书创作时代颇早,但鲍曼所提出的理论依然适用。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穷人的定义有所改变。过去,穷人是指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而“新穷人”则是指在消费上有缺陷的人。

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如果不想好好当个消费者,很可能会被边缘化,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一理论,依然会受到影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集权主义呢?只不过是包了一层看似漂亮而又美味的糖衣,实质依然是一个暂未引爆的炸弹

消费主义是否会随着社会迈向下一个阶段而消失呢?鲍曼指出,只要市场经济存在,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就不会消失。

也就是说,即使现在我们不是“新穷人”,未来也有可能变成这样的角色。因为时代在进步,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锐减,甚至机器也可以满足资本的要求,到那一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用完即弃的常规劳动力,也就是所谓的“新穷人”。

但鲍曼也指出,就像古罗马时期的人无法想象奴隶会消失,封建王朝的人无法想象皇帝会消失一样,市场经济或许总有一天也会消失。到了那时,新的问题又会取而代之。

除了“新穷人”的理论外,鲍曼还探讨了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比如男性把自己的事业从家庭中分离出来,让女人去从事其他必须的生活家务。由于这些工作看不到经济收益,所以就不再被看作是工作。

这样一来,“工作”就仅等价于商业活动领域的工作,即那些可以买卖,具有公认的市场价值,可以获得报酬的工作。普遍的是,人们也不会意识到那些日常生活中消耗的大量社会技能和花费的无数时间。

换到当下的时代,家庭主妇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体力消耗、感情消耗等等也不被诸多男性认可。事实上,这同样是一种值得被认可的工作,且意义重大。

通过以上种种,可以看出鲍曼的诸多理论非常具有前瞻性及现实性,这足以证明,优秀的思想和文字依然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闪耀光芒。

荐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作者: [英]齐格蒙特·鲍曼

译者:郭楠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编辑|阳子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