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在字里行间,读懂爱的模样

又到一年七夕,空气里都飘着甜味。街上捧着花的男女,餐厅里相对而坐的恋人,朋友圈晒出的红包截图……整个城市仿佛都沉浸在爱的絮语中,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气息。众人的爱意也以千万种方式被表达、被见证。

然而,爱究竟是什么?是初见时的心跳加速,是长伴时的细水长流?是烛光晚餐的浪漫仪式,还是病榻前的一碗热粥?是激情燃烧时的海誓山盟,还是平淡岁月里的相濡以沫?

在这个被商业包裹的节日里,我们或许需要静下心来,透过那些经时间淬炼的文字,探寻爱情更深层的模样。爱不仅仅是瞬间的心动,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日常生活中的相互成全;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相遇,更是两个世界的交融。爱也远不止于此。它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也更简单;更轻盈,也更沉重。

从哲学思考到文学描绘,从古典情愫到现代关系,每一本关于爱的经典之作,都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照见爱情的不同侧面,也照见我们自己。这个七夕,让我们不妨透过书页,探寻爱的更深层模样。

PART 1 爱究竟是什么?

在男性主导话语权而女性易被忽略的严酷哲学世界中,努斯鲍姆的存在备受争议,却坚持发声,终成就了如今的地位。与许多哲学家不同,努斯鲍姆是一位笔触优雅、柔美的写作者,她以打动人心的笔法来描述认识到自己的脆弱性所带来的痛苦。她坚持认为,作为一门寻求关乎人类智慧的学问,哲学不应当与文学相背离,而应互为盟友。让哲学在回应“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软着陆。

在《爱的知识》一书中,作者以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探求“爱的知识”的视角,从哲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高度,探讨了人类一直以来关注的人性、感知、诡辩、阅读、灵魂、个体与爱等主题。并在回应“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突出了感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作为哲学和文学内部关系最具现代性的优质探讨,作品中不仅包括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怀疑论等哲学思想的别样诠释,也涉及对《追忆似水年华》《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解读。

相信本书不仅能为学界带来许多生动且富于启迪的新议题,使普通读者对那些备受钟爱的作家产生新角度的认识,也因其从专业哲学视角出发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使阅读者重新思索和体认自身关切的具体话题。

荐书:《爱的知识》

作者: 玛莎·努斯鲍姆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北京贝贝特
副标题: 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原作名: Love’s Knowledge: Essays o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译者: 李怡霖 / 于世哲 / 范昀

PART 2 学会发现自己的依恋类型

亲密关系的难题,并不只是偶然发生在当下。其实,每个人在童年中都悄悄写下了自己的情感故事,它们影响着我们如何爱、如何被爱。

《发现你的依恋类型》以温柔、包容的笔调,带你回望那些被忽视的内心角落。你会发现,原来“总是遇到同样的问题”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成长中的情感模式在悄然影响着你。科学与实证为你照亮理解的路,让你不再责怪自己,也不再困于宿命。每个人都可以在觉察中获得疗愈,重新书写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四种基本依恋类型间穿梭:安全、疏离-回避、焦虑、恐惧-回避。它们决定了你如何依赖、疏远、渴望、害怕,也决定了你怎样爱别人、被别人爱。

这本书不仅用测试、案例和对照清单,帮你精准定位自己的主要依恋类型,还教你识别伴侣、朋友、家人的情感模式。无论你是渴望靠近、倾向独立,还是在亲密中反复拉扯,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专属的行动指引。

荐书:《发现你的依恋类型》

作者: 泰斯·吉布森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译者: 胡晓姣 路佳 应李鲛

PART 3 来一场老派约会

《老派约会之必要》一书由24个故事,12首小诗,20篇随笔组成,李维菁一手执笔如手术刀,精准剖析都市男女的贪嗔痴,也写尽了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人生之苦。

这本书懂你细腻隐秘的心情,懂你的焦虑不安,也懂你的独一无二,激起你内心深深的共鸣。是这玲珑婉转的文字,带着几分冷冽、几分通透,以及更多的可爱与浪漫,唤醒了我们老派的、久远而质朴的向往。

荐书:《老派约会之必要》

作者: 李维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九读(GoRead)

PART 4 找到爱情的真相

爱情的真相是什么,你是否有想过?事实上,欢乐、眼泪、痛苦这些感受同样都是爱情的一部分。由新西兰作家菲奥娜·基德曼撰写的《一路到夏天》为人们解开了爱情背后的秘密。

本书完成一共收录十三个短篇,聚焦于20世纪新西兰女性的小镇生活,也包含新西兰本土居民毛利人独特的文化风俗。非常特别的是,这13篇小说被巧妙地分为四个部分,旨在模仿爱情的四个阶段:迂回、渴望、迷途和本色。

讲述这些故事时,“基德曼不在小说里做评判,不会为女性划定唯一正确的路。她只是呈现,只细致入微地刻画女性的一生或片刻”。

事实上,要了解本书的核心理念,就必须了解菲奥娜·基德曼本人。今年83岁的她出生于北岛,父亲是爱尔兰人,曾在战争期间于空军服役,母亲是苏格兰人,她已故的丈夫伊恩是毛利人后裔。由此,移民家庭、战后心理、跨文化婚姻等,是组成《一路到夏天:爱与渴望之歌》的社会语境,而这些几乎以微缩的形态暗示我们,本书将为这一段复杂历史的后果做文学与情感上的命名。

也正因如此,《一路到夏天》中的故事创作时间跨度极大,几近一个世纪,其题材、篇幅、完成度也各不相同。和那些崇高的志业、抽象的大义相比,本书中的主人公,爱的都是具体的人——恋人、友人、亲人;他们在“爱”的得与失之间徘徊,一边安抚内心的纠葛,一边直面命运的流向。

在本书中,基德曼一方面歌颂爱情,另一方面又将那些戏剧化、欢笑、性和糟糕的时刻呈现出来,而这些恰恰都是爱情的真相。她认为,爱情不只属于年轻人,也不只属于女性,更不只属于作家,它属于感受过它出现,不害怕它重现且知道它厉害的每一个人。

而在她故事里的那些人们彼此交谈与扶持,保持敬畏却毫不畏惧,烂漫而审慎。通过她的文字,我们得以重新解读爱,并给予爱更深邃的意义与力量。

荐书:《一路到夏天》

作者: [新] 菲奥娜·基德曼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副标题: 爱与渴望之歌

译者: 蒋慧

PART 5 浪漫也有对错之分

你以为是“不够爱”,其实是“没对上频道”。

你努力付出,他/她却毫无感动?你们之间可能不是没感情,而是彼此的“情感账户”早就透支了。

《浪漫有对错》这本长销40年的婚姻实用书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只靠感觉和仪式感,更需要学会“精确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作者威拉德·哈利用几十年婚姻咨询经验,总结出男女在关系中最核心的10个需求,以及如何用最“高性价比”的方式去回应和交换。

爱情并不是靠忍耐维系,而是靠“满足彼此的情感需求”来续命。哈利博士提出了一种现实又有温度的“亲密关系思维方式”,适合谈恋爱、已婚、想结婚、甚至准备分手的你——只要你还想要一段真正长久的亲密关系。

爱是种技能,浪漫可以练习。如果你曾在感情里感到“我已经做得够多了,为什么他/她还是不满意”,不如从这本书开始,重新打开和他/她的“情感账户”。

荐书:《浪漫有对错》

作者: 威拉德·哈利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原作名: His Needs, Her Needs
译者: 冷爱

爱有千万种模样,

它藏在哲学家的思辨里,

藏在普通人的坚守里,

也藏在文学巨匠的笔下的故事里。

这个七夕,愿你能在阅读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祝各位阅读愉快,

七夕快乐。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