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金钱体系下的“价值观”如何重塑?

近日,TikTok的“炫富圈”(#RichTok)被两位华人二代千金引爆。Rebecca Ma(芮贝卡·马)与《璀璨帝国》前嘉宾Jaime Xie(谢嘉怡)上演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豪门宫斗剧”。

这场争端始于双方粉丝的“拉踩”行为,最终演变成Jaime对Rebecca的公开质疑,她暗示Rebecca的家庭“正因欺诈案接受调查”,并讽刺道:“想象一下,当你的家人正因欺诈案接受调查时,你还在给别人提供理财/人生建议,这胆子也太大了。”而Rebecca则选择了“岁月静好”的回应方式,继续分享她的奢华开箱视频和婚礼筹备日常,仿佛未被这场风波影响。

在这场炫富互怼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财富的炫耀,更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Rebecca Ma在短短8个月内收获了约400万粉丝,她的视频内容充斥着六位数价格的珠宝开箱、欧洲购物之旅,甚至为宠物猫准备鱼子酱和寿司级三文鱼早餐。

而Jaime Xie则早已通过Netflix真人秀《璀璨帝国》建立起了“豪门千金”形象,父亲是网络安全公司Fortinet的创始人,公司市值高达569.39亿美元。

这些华人二代享受着父母打拼半生积累的财富,却在社交平台上用另一种方式将这些财富“变现”成点赞、流量和粉丝。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断层,父母相信勤奋与成就,孩子们则追求关注与曝光。有人说这是“时代不同”,二代们用新方式“财富变现”。但也许,这就是新的时代缩影。当传统价值观被冲击,当舆论压力逐渐升级,当人们生活在聚光灯下,我们该如何自处?

PART 1 孩子的社会文化属性是什么?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一书关注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关于儿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即经济上无用而情感上无价的孩子的出现过程。

通过透视儿童问题的巧妙视角,作者细腻探讨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儿童死亡的态度的改变、童工立法的斗争、儿童工作的分化过程、儿童保险的推行、儿童意外死亡的赔偿以及儿童的领养与买卖等。

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深刻的理论话题,这就是:孩子的社会文化属性,他们在道义上的“无价性”如何在市场机制的重重包围中穿越而出,形成一个非常规的市场,由非经济的标准来规则?从而最终指向一个更为深切的理论关怀:社会如何“大于”市场?

荐书:《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作者: 维维安娜·泽利泽(Viviana A. Zelizer)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副标题: 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修订版)
原作名: PRICING THE PRICELESS CHILD:The Changing Social Value of Children
译者: 王水雄

PART 2 特权社会下的衡量标准

《特权》是一部参与式观察研究的范本,作者通过考察一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易得的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在接纳美式勤奋观的同时,不再比拼知识的占有。

他们淡化了对“高尚情趣”和“你认识谁”的重视程度,取而代之关心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

这条成为精英的道路很特别,奇妙地结合了当代文化习俗和古典价值观。像圣保罗和常春藤这样的院校看上去越来越不像一个排外的游艇俱乐部,而是越来越接近我们多样性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包含细致具体的社会规则的微观世界。

荐书:《特权》

作者: 西莫斯·可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副标题: 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原作名: Privilege: The Making of an Adolescent Elite at St. Paul’s School
译者: 蔡寒韫

PART 3 当上升的阶梯断裂

《断裂的阶梯》探讨了为什么贫困的女性往往更早生育且拥有更多的孩子,为什么工人阶级在审慎投资未来方面缺乏信任,为什么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认知会影响他们的政治信仰并导致更大的政治分歧,贫困如何像实际的人身威胁一样有效地提高压力水平,工作场所的不平等如何影响绩效,为什么不平等的社会更趋于宗教化。

社会心理学家佩恩在书中探讨了经济不平等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压力和幸福感。通过大量实验证据,展示了相对贫困感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事实上,理解不平等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下问题:是什么驱动了意识形态的分歧,为什么高度不平等会令中产阶级感到迷茫,以及如何脱离永无休止的社会比较。

荐书:《断裂的阶梯》

作者: (美)基思·佩恩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不平等如何影响你的人生
原作名: The Broken Ladder: How Inequality Affects the Way We Think, Live, and Die
译者: 李大白

PART 4 被放大的消费欲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消费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祖辈,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主动消费、随性消费、享乐消费、冲动消费等多种形式并存。在《被放大的欲望》一书中,兼具创业者、研究者和环保倡导者等多重身份的玛克辛·贝达特揭示了快时尚消费品——牛仔裤,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成为废品的真实过程。

她参观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棉花农场,探寻不必使用污染地球的化肥也能让棉花种植业兴旺繁荣的发展新路。她深入中国的印染和纺织工厂,看到了中国工厂中的先进设备和纺线、织布、印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她见证了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纺织女工必须如机器般高效,并整日劳作,却只能挣到低于法定标准的微薄工资。

回到美国,作者看到这些牛仔裤被亚马逊仓库的工作人员分装、拣选和发运,这些工人疲于应对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并面临随时可能被机器取代的风险。最终,这些牛仔裤会被我们送到垃圾填埋场——或者,它们被我们“捐赠”,并跨越大半个地球运抵非洲,在那里被以极低的价格在二手市场出售,或是被埋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焚烧。

这些时尚牛仔裤从采摘棉花、纺纱织布到洗染印色、裁剪缝纫、包装运输,再通过层层销售,才来到我们的手中。快时尚行业的运作极不透明,并正在不断恶化,掩盖了无数破坏环境和侵害劳工权益的行为。它集中体现了全球化经济的痼疾,以消费之名,确保我们不断购买更多商品,而越来越忽略其实际成本。

荐书:《被放大的欲望》

作者: [美]玛克辛•贝达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原作名: Unraveled: The Life and Death of a Garment
译者: 杨静娴

PART 5 真实的金钱背后

富翁也有可能输掉万贯家财,但他们拥有“有钱人的头脑”。而有钱人的想法,真的与穷人,甚至和生活小康的人都不一样。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中蕴含17个财富档案,教会你有钱人和穷人不一样的十七种思考和行为方式。在钱这件事上,有外在的法则,当然也有内在的法则。外在的法则包括商业知识、理财和投资策略等等,这些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内在技巧也一样重要。

这本书教你观察你在金钱方面的思考模式,并且挑战你那些有所局限而消极的想法、习惯和行动。为什么要从金钱开始谈?因为在大部分人的生命中,钱是优选的痛苦来源之一,然而别忘了一个更大的背景。

因为,一旦你能辨认出你在财务问题上的消极方式,这个觉察就可以进入你生命中的其他层面。这本书的本意是要帮助你提高自觉。自觉,是指你观察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让你自己从此时此刻的真正选择出发,而不是从你过去受到制约的基础行动。

这股力量,是关于你如何从自己的更高自我产生反应,而非根据你基于恐惧的“较低”自我。如此一来,你就可以成为你所能成为的很棒的人,并且完成你的使命。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在为你解开迷惑,让你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注定成功,有些人却注定一辈子要为钱辛苦奔忙。

荐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作者: [美] 哈维·艾克
原作名: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Mastering the Inner Game of Wealth
译者: 陈佳伶

事实上,

华人二代炫富现象不是孤立事件,

而是全球化、数字化时代下财富传承、

教育理念和文化认同的集中体现,

其背后是更加复杂的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

可以看到,

金钱正在加速导致社会阶级的不平等,

如何在物质富裕的同时,

培养孩子精神层面的丰富性,

建立健康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因为,

真正的财富传承不仅仅是传递金钱和资产,

更是传递创造财富的智慧和运用财富的责任感。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