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秒之后,中国妈妈的朋友圈炸了

 | 敬师

编辑 | 段志潼

 

 

这是miki 粥在发布 《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后的首次媒体露面,在我们发出邀约后,她第一时间答应了我们的邀请,聊到为什么,她说这是个值得来并且需要来的活动,我看到了你们的用心。我们关心她在推文火爆后,过去的 10 天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演讲前她说她近距离窥探到了中国家庭的教育渴望,她激动又敬畏,她真切地想和大家分享点什么。

 

以下是一个妈妈,一个爆文创造者的诚恳自白。

 

本篇文章 3352 字,阅读时长大约 7 分钟。

 

大家好,我叫miki 粥。

不用怀疑,你是真的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和今天受邀演讲的这些有故事的妈妈比,

我是一个纯素人,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二宝妈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今天会站在 MOM TALK 的演讲台上?

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大概因为过去十天,我经历了一段“连滚带爬”的人生,

并通过一种相当奇幻的方式,近距离看到了中国家庭的教育渴望。

 

时间回到 10 天前。

7 月 1 日的凌晨三点,我在对自己最新的一篇文章进行最后的定稿。

文章内容是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关于妈妈们的奋斗,在教育路上的坚毅。

当时,我心情平静,像每一次校稿一样用心地斟酌字句。

然后,我算了下阅读时长, 6660 字,读完需 15 分钟,也就是 900 秒。

作为一个只有 9 个粉的新开公众号的作者,

我没有很野心地去预测这篇文章的结局,能想到的也就是有人会喜欢这个故事。

下午 1 点,我最后筛了一遍图片,以保证每个故事背后的主角的隐私安全。

标题的每一个字,又改了 3 次,

点击,发送。

7 月 1 号是星期一,下午 2 点是大家最忙碌的工作时间。

我把文章链接丢到了一个国际教育的家长群里,

3 分钟之内,我收到了两条回复,来自两位妈妈。

她们很坦率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直觉:“现在小编太能胡扯了,什么都敢编。”

我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然后开始去忙别的事。

下午 6 点,这篇文章超过 1000 次的点击量,

我终于能腾出手,把文章转到了几个朋友群里,

这对我来说,算是一个起点。

因为,6 个半小时之后,这篇文章冲过了 10 W+,

第三天,它冲过了 100 W+,

一个粉丝个位数的公众号因为一篇文章得到了 3 W 人关注,

上千人加我的微信,想聊聊教育的事。

 

这篇文章就是《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

我是作者 Miki 粥。

 

不停爆闪的微信信息,呼啸而来,朋友圈被自己的文章花式刷屏,

妈妈们的热情,甚至导致手机快速掉电关机,10 分钟之内没能重启起来。

一切都始料未及……

在过去十天,我“连滚带爬”,加人加到手麻,回复回到机械状态。

哪怕只睡 4 小时,我还是无法及时解决蜂拥而至的诉求。

在过去的十天,我知道了几个真相:

微信公号年初关闭了评论系统,所以不能开评论;

微信最多一天只能加 200 人,加满200,然后再等 24 小时。

当然,我也终于搞清楚了:

一篇爆款之后,一个作者是怎么疯掉的:

这就像你本来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吹着海风钓着鱼,突然就来了海啸,把你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件事,

拼尽全力。

因为我始终都清晰的看到,每一个真实的读者背后,都有对教育的困惑。

到今天为止,数据还在刷新。

不断刷新的数据会被很多人当成中国教育焦虑指数,

但在我看来是中国家庭对于教育热切的渴望。

是的,我没有定义我的读者为焦虑症患者,因为大多数人都特别理性。

她们耐心读完了文章,然后加我微信,很认真地说,我是一名佛系妈妈。

特别可爱。

这种可爱来源于她们是真实的,她们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并且认同自己的选择。

爬藤、佛系、渣妈,都是每个个体的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对尊重的认知,也是我在和顺义妈妈那一场深夜对话上得到的。

必须声明,鸡娃这件事,我完全是一个局外人。

我的教育规划,望不到西城,挤不进海淀,摸不到顺义。

女儿班级群里家长热情的交作业,我有时候觉得作业产品难用,就会假装看不到飘过。

女儿游泳学了就是纯技能,就算是狗刨泳姿,只要能夏天自己在泳池扑腾,不用麻烦老母亲盯人就算达到了目标。

我所有的教育选择,都基于放过别人,成全自己。

所以,当我第一次听顺义妈妈的教育拼搏,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我非常震惊。

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可以这样,妈妈可以放弃自己的生活像个苦行曾一样不苦吗?

她说,不苦。为娃奋斗就是生活,这特别有意义。

那孩子不苦吗?

她说,孩子不苦,乐在其中。

真正给这些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的,就是“再好的项目,学不出来就相当于无。但是有些体育项目砸下去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发育跟不上,练了几年,花钱花时间,最后结果还是拿不到名次。”

然后,她发了一张自己儿子的照片。一个小男孩,趴在巨大的室内泳池落地玻璃窗的外侧,深深凝望泳池里的比赛。

她说,孩子就算是进不了接力队,也渴望和自己的队友在一起。

我最后没有用这张照片。

因为只是看到照片,我就要流泪。

她让我想起杨澜说的一句话:改变我们命运的,是我们一定要改变的决心。坚韧不拔,方得始终。

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爹妈强逼出来的优秀,而是一个人,内在对卓越充满渴望。

所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别人的生活方式。

 

就算和我的不同,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别人快乐不快乐,痛苦不痛苦?

我们可以不理解,不选择,但是我们必须要保持尊重。

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勇气,和他们为之所付出的全部。

因为我们做不到。

我们可以做到什么?

随心而为,坦荡自信。

因为我们不知道,对于未来,什么决策才是对的。

前一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创新教育项目的招生会。

一个学校圈子里最洋气的招生会,一群很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和教育人士组团,刷同类。

我呆了一个下午,甚至听完了学生音乐表演,参加了一个默剧接力。

出来之后,我朋友问我,你觉得项目怎么样。

我想了想,怎么说呢?

 

教育可以分成两种:

有一种教育会对你的未来 5 年价值明显,因为你要升学,要工作;

但是有另一种教育会对你未来 50 年产生价值爆发,因为一辈子好长,你需要去寻找幸福的答案。

 

很可惜的是,目前两者因为时间关系,还不太能兼得。

所以你会看到一群人满满鸡血拼名校,另外一群人勇敢探索地玩创新。

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能殊途同归。

所以怎么能轻易得出对与错的结论呢?

2017 年 10 月,我在拍《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这部纪录片。

和摄制组在美国此起彼伏的山路上颠簸了近 40 分钟,拜访了一家很有名的男子私立高中。

在这所学校里,我认识了一个男同学。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男同学,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达 1 小时的对话。

他来自一个中国经济和国际教育都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

在这所学校呆了两年,目前正在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

刚开始话题很空泛,一个同学在山里好久见不到中国同胞,就特别想找人说说中国话。

他确实挺优秀的,谈吐大方,介绍了自己在国内读书一直是学生会主席,活动能力强,善于沟通。

但是家人觉得要上美国好大学,提前读高中比较稳妥,于是就来了。

不过在美国遇到的很多孩子都很优秀,我没太往心里去,有一搭没一搭的听,顺便想了解一下还有没有可拍的素材。毕竟这个深山老林,来一趟不拍个够有点对不起折腾。

聊到无话,他就安静了好一会,还是没有离开椅子,看了看周边没人,很悄声的对我说,

“其实我很后悔,后悔来这所学校读高中。”

 

这就炸了。

 

一个优秀的少年,在一所顶尖的私立高中里说出这样一句话。连我也会很好奇的追问。

他说自己在国内的学校很不错,和很多优秀的海外大学建立了很信任的关系。他的同学今年申请的学校都很好,甚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但是自己来美国私校,深山隐居,完全砍掉了自己过去的社交优势,花了将近 1 年的时间适应环境,GPA 又拉低了自己申请名校的可能性。

况且很多排名高的男子私立学校,其实都是运动强校,光看学校排名就盲从,并没有理解学校培养的本质,就算同个学校毕业,出来也很难有竞争力。自己来了之后才知道,和家人沟通未果,只能在山上继续隐居,隐居了两年。

一个大男孩,在我面前表现出极度的忧伤。

我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然后我也没说话,就呆坐着,特别心酸。

过了一会,反而是他努力笑了笑,说,“我已经尽力整理了自己全部的资料,给耶鲁写了一封信。也许不会有回复,但是我至少争取过。”

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两年,但在我心里始终深刻。

去看一个超级教育大国,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教育的时候,我们看学校,看专业排名、看产品用户量,看别人的选择,听行家的指点。

但有多少人问过孩子,你们想要的是什么?

多少人会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过他们真实的需求。

如果他是一个天生学霸,为什么要去放养去华德福式的教育?

如果他不是一个学霸,为什么要去强迫他参加培训班,强迫他进入学霸班过着学渣的生活?

最近中考结束了,朋友在学霸班混了三年的儿子,对她说::“我再也不要当实验班第20名了!”在学霸中间,20 名的日子很艰难。而这个 20 名的孩子,从小学就设计卡牌游戏,并成功推销给了同学。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今年最好的英文演讲: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有的人 23 岁毕业,27 岁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 25 岁毕业,但马上找到了工作;

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

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了好工作,但他却过的不开心;

有的人会在16岁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 26 岁却改变了看法;

有的人选择 GAP YEARS,去寻找自我。

我想说的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你身边有些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需要有自己的节奏,

耐心一点。

被拒了12次之后,JK罗琳 32 岁才出版了哈利波特;

Ortega 到了 39 岁才创办了 zara

马云到了 35 岁才创办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

25岁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

30岁没有结婚,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

40岁才买房也不丢人;

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

爱因斯坦说,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and not everything that’s counted truly counts”

并不是每一件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

并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被算出来。

每个人都应该过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生,

学会用这些去影响点亮他人的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感谢过去的900秒给我所带来的一切,我敬畏这一切。

当一切终归平静,依然永怀一颗对教育的赤子之心。

我是 Miki 粥。

谢谢大家。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 联系我们: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