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看不懂的《冈仁波齐》,也失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果说全世界有一个我最喜欢的地方,那就是阿里的冈仁波齐。当你见过阿里的云,你可能才能了解什么叫风云变幻;当你看过傍晚的土林,你可能才能体会什么叫做壮观;而当你去过冈仁波齐,你可能才能理解圣洁两个字的含义。
所以,当我看到《冈仁波齐》这部电影要上映的时候,内心激动不已。于是电影上映前一天的晚上我便购买了第二天中午的电影票。购票的时候,那一场,我是第一位买票的观众。第二天中午,上班时间我便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到电影院早早的坐下,但除了我们几个,整个放映厅只是稀稀拉拉的坐了四五个人。小伙伴调侃说,我们包场了。
这部电影很特别,没有音乐,很少起伏,以白描的形式“记录”了一行十几个居住在四川地区的藏民从家乡出发,经过川藏线最后到达冈仁波齐马年转山的全过程。记录的过程怎么说呢?用流水账来形容比较贴切。因为当我回想起整部作品时,感觉每个地方的用力都差不多,每个人物的描写都是平淡的,我记不得任何一个特别的人,也看不到任何关系上的主次与表现上的层次,我也没有确切的带走了什么感想。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四次进藏。这个地方如同有神力一般吸引着我的灵魂与步伐,每一次去都仿佛灵魂受到了一次洗涤。无论是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上那冒着风雪、落石,三步一叩首的藏民,还是大昭寺门前五体投地匍匐着原地磕头的藏人,他们的虔诚,都以这种无比执着与投入的方式深深感动着我。记得有一个冬日的一整个上午,我就这么静静的坐在大昭寺的门前,看着他们。他们眼里的那种坚定与平静,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们无关,只剩下当下的这件事与心中的信仰。
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理解力。尽管这是极其吸引我的题材,可影片开场20分钟了,我还是一个局外人,并没有沉浸在电影里。影片放映一大半了,我还没有搞清楚这十几位藏民谁是谁。一直到老人杨培去世,我才知道他叫杨培,而且他的去世与天葬的插入似乎感觉有些突兀。然后就是突然从拉萨到了冈仁波齐,如果不是那座标志性的山,我恐怕也不知道这就到了。我再看看周围的观众,或打呵欠或低声细语。如果不是对冈仁波齐和转山本身的了解,恐怕我真的无法看懂这部作品。
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那里一天有四季,十里不重天。在我眼里,雪山归来不看山,因为看过了那样壮阔的人类景观,其他美景似乎已经显得苍白。影片拍的很美,取景、构图、画面都非常讲究,而且很多的景别都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拍摄的。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凌晨、风雪、泥石流,可以想象这些景象是摄制组吃了多大的苦,甚至冒着生命风险去捕捉的。我可以感受的到导演的内心,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纯粹与付出,才能支撑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创作这部作品。
所以这才让我感到心疼与可惜。因为查了一下这部影片到目前为止的票房,七百多万,不应该算是一个特别好的成绩。在我看来,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如此动人心魄的人类故事,完全应该也可以释放出更大的价值与影响力,更何况导演是如此的诚恳与用心。
这两天一些朋友与我讨论这部作品,他们的观点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认为这是一部记录片,所以不应该用电影的要求去衡量;二是说导演回归到最质朴的初心,就是想忘记所有学过的电影技巧,所以这次甚至连音乐也不用。这是带有他个人印记的作品,所以也不应该用一般电影标准去衡量;三是说看不懂的观众因为没有背景知识,不信佛不懂宗教,或者层次不高;四是导演根本不在乎票房,瞧不起商业片,他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艺术片。
我的观点不太一样。这部作品不是纪录片,因为剧情是设计的,之后导演是按着大致的剧情去找来适合的没有表演训练基础的十几位藏族演员来走了一遍。就比如,他们走的路程是按照拍摄场景来分段的,演员并没有真正从头走到尾。饰演杨培的演员并没有去世,他的死亡是设计的剧情。所以影片本身的真实性来源于转山这件事是藏民真实的日常,演员走上这条朝圣之路是真实的,过程中发生的部分事件插曲与演员的临场反应是真实的。作品给人感觉很像纪录片,是创作者选择的表现手法。但,这仍然是剧情片。
应该说每一部电影都是带着强烈的创作者个人印迹的,都是真实的自我表露。不仅仅是电影,每一幅画、每一篇文章,每一部艺术作品都同样如此。因为这是所有创作性艺术表达的核心。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如同画家选择使用作画的工具、表现形式以及要画什么主体一样,导演选择要拍什么题材也同样与各人的思想、经历紧密相关。影片是感性的作品,如果导演对题材没有感觉,那么他很难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一个人的心与手决定了,你只能写你的故事。所以带着个人印记的表达与是否是一部好作品本质上无关。
电影的英文叫moving picture,也就是移动的图像。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所有的图像与声音都需要用一种相互关联的方法,最终构造成一个整体的故事。当然,这种叙事首先要能被观众看懂。创作者不应该假设观众必须先看几部影评,了解导演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去影片中寻找与体会。正常的普通观众几乎没有这样做的。这就如同一个产品不应该假设用户需要研究透了说明书才会使用一样,好的产品应该让小白用户也一眼就知道怎么用。如果观众没有看懂,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创作者没有能够让他看懂。
传播法则中有三个要素,信息源、信息与接收者。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导演/编剧是信息源,信息就是电影本身,而观众是接收者。如果导演想发出的信息,并没有通过电影本身的内容传递给观众,可以说这部电影在传播上是失败的。如果一部电影没有观众,不触动观众、不感动观众,那么所有倾注其中的情感、辛苦、付出与艺术都等于零。因为,电影是传播的艺术。
电影是为观众创作的。电影的创作者不能挑剔观众,也不应该鄙视观众。提供好作品的责任在于艺术家本身,而不是观众。观众辛苦的赶到影院,支付了电影票的费用并花了宝贵的两小时去欣赏这部电影,他们是值得被尊重的。所以电影不应该是导演的自娱自乐,否则就如同作家写作一样,他可以写日记,但那是给自己看的,不应该进入市场。电影应该让大部分观众看得懂,而不是观众看不懂就批评观众水平不高,或者不是某种类型的观众。如果是这样,那么最好在售票时说明,并在电影票上印上,非xx类型观众勿入。
翻一翻人类的历史,观众看戏已经有了几千年的经验。他们总是能找到有价值的电影,他们证实了自己有能力识别公认的伟大作品,并时刻告诫我们作为创作者不要低估了观众的鉴赏力。这绝不是在说所有的流行电影都是优秀的,而不流行的都是失败的,而是说真正优秀的作品,要在艺术与商业上都取得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我从来不认为文艺片与商业片是对立的,甚至是否应该以这样的标签去定义电影也要打一个问号。娱乐与艺术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它们紧密相连。寓教于乐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而这其中也包括文艺教育。我最欣赏的南怀瑾老师的伟大之处就是他将深奥难懂的经典思想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让老百姓看的懂,从而对民众产生了伟大的影响。
电影是一种娱乐。而娱乐的本质是将所有的元素,情节、人物、对话、场景、动作等编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故事,一个作品,进而一部影片,并将这部影片与观众连接且产生共鸣,让观众能够在影院里的两小时身临其境。一部影片首先是要让观众享受的,可以忘记自己所在的现实世界,可以被完全的带入影片的世界,然后他们才能感受到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也许导演想说,这件事本身已经足够震撼了,所以我只要把它记录给你看就好了。你看见什么是什么,理解到什么是什么。作为一种记录,这无可厚非,但电影本身毕竟不是展现一个人从早晨起床、刷牙、洗脸、吃喝拉撒一直到晚上熄灯休息,它还是要为了点什么。
电影应该是值得观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看并加以思考的故事。在每一部有价值的电影故事深处,在最后一个画面放映完毕的时候,都要留给观众一个清晰的交代。这部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它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故事和主题从来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相辅相成。没有主题的电影也许可以给观众提供快速、短暂的乐趣,但是它们就如过眼云烟,不能刻进观众的心里。
优秀影片的真正主题要超出故事本身,它要触动观众的内心与灵魂。主题的表达并不是说教,它从来不是在想法中阐述,而是在故事中表达。它的创建是在观众的潜意识里的,而如何表达,考的就是导演的功力。我们作为观众看到的并不是角色与我们的不同之处,而是角色与我们的相通之处。电影让我们哭,让我们笑,优秀的电影使得观众不仅是观察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它是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看见的不是别人的生活,而是我们自己。
如同产品定位一样,主题只有一个。如果创作者说不清,多半是因为他想不清。创作者必须真心认可这个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去将所有的素材与情节紧密又巧妙的编织在一起。而这种组织的最高原则是影片的整体性,它超越了单独任何一个章节的重要性,需要主次分明、前后关联、详略得当,否则电影就如同流水账,看完也留不下什么印象。这种对整体性的要求不仅对电影是这样,对绘画、写作也同样如此。
北宋有一部著名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如果把它比作电影,它就是一部绝妙的作品。画家以长卷的形式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却可以结构严谨、构图清晰、主体突出、繁而不乱、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然后你再去细看,这画面中的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的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处理的恰到好处,每一个局部自成一体。结构,是创作的基础要求。
那天看完《冈仁波齐》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带着些许感动,但是并不深刻。这大概还不能说明我是个漠然的人,因为我在看完很多别的影片时都会带着强烈的情绪。我对这部作品的感动来自藏人们的真实以及执着本身,但是在这样震撼的人类主题下,我本可以带走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我记得其中有位演员说过一句话,“你不仅是在为自己磕头,也是在为其他人。” 也许转山本身是一种宗教仪式,可是当他们的驱动力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人时,那么它已经超脱于宗教本身。一个人所做的事,他的被外人不可理解的执着的举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真实的人类主题,因为它关乎着我们为什么活着。
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是一名导演写的关于他拍摄一部少年犯电影的感受。我已经记不得里面的具体情节,只记得他写到后来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里面写着,“我儿子想要告诉你,他看了你的电影之后,把窗户擦了。”
我想,这就是电影的力量。
Propecia Ebuddy Infertilidad 1 Mg Finasteride Side Effects Propecia cialis for sale Kamagra Sur Femme
Amoxicillin 250mg In Pregnancy Cephalexin For Penicillin Allergic Patients Buy Primatene Mist Canada viagra 8ahr0cdovlzixni4xnz Overdose On Zithromax
Viagra Natural Herbolario Amoxicillin Drug Effect online pharmacy Viagra Online A Basso Costo
Tamoxifen Bodybuilding levitra cialis comparison Service Generic Levitra L Tabs Brand Levitra Online Usa Pharmacy
Viagra Nuchtern Asacol Generique Propecia 1mg Cialis Es Malo Propecia Testimonials
Viagra Pharmacie Maroc Zithromax Ingredients Valor Del Cialis cialis 40 mg Uk Kamagra Buy Zithromax Usa
Endocarditis Prophylaxis With Cephalexin Buy Dutasteride Uk cialis generic Cialis Generika 20mg Bestellen
Zithromax And Birth Control Pills Cheap Generic Viagra cialis vs viagra Generic Keflex Achat Cialis Aux Herbes
Levitra Schmelztablette Preisvergleich Achat Cialis En Italie Achat Viagra Cialis En Ligne Amoxicillin With Alcohol
Viagrasuppliers Buy Amoxicillin Online Usa Hcpcs Code Cephalexin viagra Propecia Halbieren
Free Viagra Samples From Canada cialis from canada Amoxicillin For Cat Urinary Infections Kamagra 100 Mg Oral Jelly Viagra 50 Mg Durata Effetto
Wholesale Alli Orlistat From India cialis 5 mg best price usa How To Buy Priligy Cephalexin Respiratory Rats Cod Provera Ralovera Best Website In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