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因你不同》到《颠覆者》,一个传记作家的自我颠覆
一本《颠覆者》,已让海涛从李开复时代的被动记录者,蜕变为了一个主动的探究者和诠释者。她在细节处的用力让人看到匠人的极致,而在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又有种波澜壮阔的大气,紧凑致密的人物命运叙事之下,是时代和观念的巨大暗涌。
张琪|采访&文
《颠覆者》一出版,海涛的微信上,采访邀约开始纷纷而至,形象清秀的她还被请去拍杂志封面和奶粉广告。
周鸿祎的身份和他身边强大的公关团队,让这本以口述史形式出版的传记并不难卖,所以,书一出来,身为作者的海涛反而感到一下子轻松了,销量什么的,她根本没必要去费心。
然而我必须强调的是,即使没有传主名人效应的加持,《颠覆者》仍然会在今年的畅销书榜上遥遥领先——因为书真的好看。
我跟海涛说,“书我看了,细节很丰满。坦诚讲,以前确实觉得周鸿祎是个 ‘唯恐天下不乱’的角色。但从这本书让人看到了很多深层的东西。”
“对,大家了解了来龙去脉,会更理解他。”海涛说,显然,我并不是唯一持有这种读后感受的人。
2014年夏天,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口述史还没毕业的海涛回国度假。360集团 创始人兼 CEO 周鸿祎在微博上私信给她,聊到是否有可能给自己写一本传记,像三年前她为李开复写的那本畅销的《世界因你而不同》一样。
在课堂待久了多少感到有些烦闷,海涛很快就答应了。其实,她也想尽快用一部作品来实践和验证自己苦读三年所学——她是哥大历史上第一个拿到口述史专业硕士的中国学生。
在我看来,一本《颠覆者》,已让海涛从李开复时代的被动记录者,蜕变为了一个主动的探究者和诠释者。她在细节处的用力让人看到匠人的极致,而在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又有种波澜壮阔的大气,紧凑致密的人物命运叙事之下,是时代和观念的巨大暗涌。
因为之前读过《世界因你而不同》和《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以后去留学》(海涛为自己而写),更觉《颠覆者》给人带来的惊喜。
用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直到早上,那些真实的画面感给大脑带来的冲击仍未散去。我拨通了她的微信语音,有了下面的对话。
访谈
从一个大佬到另一个大佬:一个传记作者的升级打怪
TOP HER:写《颠覆者》和写前面两本书时,最不同的感受是什么?
范海涛:应该是写作难度吧。第一本是给(李)开复写,给我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假象,我以为全世界写传记都这么容易,这么欢乐呢。开复总是特别配合,他自己又是一个很有规划性的人,总是约定好固定时间接受采访,交流起来也很顺畅。每次我写完一章发给他,总是第二天就能收到反馈。这让我觉得,哦,做传记作家原来并不复杂。所以,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立志想要做一个传记作家。
但开始给老周(周鸿祎)写之后,才发现,他们两个人的风格太不一样了。老周是个创业者,能给我的时间极其有限,而且写传记显然不是他的优先级事项,所以我总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写的过程中,他也极少过问,直到看到成稿那一刻,他才重视起来。
所以,写完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不是写作,反而是和人相处的部分。我在两个人身上学到的,完全不一样。老周身上的那种创业者的灵活性、把每个时间细胞都充分利用的效率性,让我非常受益。
TOP HER:所以,两位传主对各自的传记的把控程度是非常不同的?
范海涛:对。而且特别有意思,开复和老周基本上是性格相反的两个人。比如开复说话就非常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使你做得不好,他也会从你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你。但老周作为一个企业家,更看重结果。在结果出来之前,他好像对一切都充满怀疑,直到你能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给他看。
TOP HER:如果你不是作者而是读者,客观地看,你会更喜欢哪一本?
范海涛:说实话,我觉得两本书都挺成功的。但毫无疑问,因为在美国学了口述史,阅读量也比以往增加了,所以从引文的质量来看,老周这本我更驾轻就熟一些。
口述史的一个重要写作技巧,是把人物放在整个世界和时代的坐标系中去,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更透彻了。坦诚地说,《世界因你而不同》时期的我在写传记这件事上,还相对懵懂,大多时候,都是依照天然的本性去写。但到了《颠覆者》,我是更有意识的。比如铺陈、转折的运用。所以不管是从思考还是写法上来看,肯定是更成熟了。
TOP HER:也就是说,作为执笔者,你个人对后一本的干预会更多一些?
范海涛:对,是这样的。
TOP HER:而不仅仅是记录而已。
范海涛:绝对不是。尤其是老周的讲述跟开复完全不同。他经常是10分钟、半个小时就讲完了,叙述也非常破碎。我要承担所有将材料有机整合的工作。
如果现在让我去写开复的传记,我的细节和资料肯定会更丰富,将开复的坐标点的更准一些,把他放在90年代的硅谷这样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去写。因为我当时英文不够好,用的主要都是中文资料,书肯定是受影响的。
TOP HER:读《颠覆者》的过程中,我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整本书年代跨度大,人物、细节、头绪非常多,但读起来非常连贯,毫无错乱感。其实不难想象,你是用了多少力气去梳理这些细节的。
范海涛:没错,而且写书的这两年,他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包括与乐视吵架,和小米竞争……这些对于他而言才是紧急的“大事”,在写书这件事上,就算充分“放权”给我了。(笑)
TOP HER:信息源方面,除了他本人的口述,还有那些呢?
范海涛:采访了很多人。刚开始时,老周还在兴头儿上,介绍了很多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高中老师,甚至还有小学老师。我都去郑州见过。特别逗的是,他的同学们因为我写这本传记重新聚在一起,虽然他自己在北京忙别的没有出席,我就代他去,听到了很多老周年轻时候的故事。
包括后期创业中相关的人,他也开放了很多资源给我,我想采的基本都采到了。对于竞争对手,很重要但很难touch的,我采用口述历史的学术方法,从竞争对手认可的公开出版物中,获得相关信息。这些竞争对手主导并认可的公开出版物,可以看做是他们对同一事件的官方看法和观点。
我也参考了之前几本关于周鸿祎的出版物,包括他自己的演讲集《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和一本第三方传记,叫《拒绝平庸》。
现在很多传记都是很男性的视角,写得也有跌宕起伏,但叙述感太强。国外的非虚构写作,都是从故事入手,丝丝入扣,用故事引领你往前走,而不是直接告诉你概念。在美国读书时,我读了很多格拉德威尔(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书,我会试图参考那样的文风去写东西,让故事自己讲出观点,而不是让作者去讲,这是我在写作当中始终贯彻的原则。
TOP HER:你用第一人称口吻去写别人的故事,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经历身份上的迷失,或者说被带着走而无法保持思考能力的情形?
范海涛:我觉得口述史写作的过程特别像一个演员去扮演一个角色,如果扮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难免会有某一个瞬间的恍惚或迷失。我在现实生活中和老周完全不同的人,首先,他是男性,我是女性,其次,我的性格相对保守,他却敢于冒险,或者是说他不得不做大胆的决策……但在写作的那个瞬间,我会尽量忘掉,让自己变成他,包括反复揣摩他的录音,他的心境,用更好地演绎去还原人物。其实老周自己最后非常满意,也是因为我还是做到了。他说过一句话:“写的挺还原的”,包括后来经历过3Q大战的人,也是360的高管也说,书确实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真相。
TOP HER:所以,你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传主的认可,是这样吗?
范海涛:可能算不上最大的,但是是其中之一。口述历史最大的功能就是帮一个人表达,去挖掘他的过去,好多事情,老周自己也忘了,或者他自己疏于表达的,我帮他完整地表达出来。他甚至常常怀疑要不要写这么细。
TOP HER:这很奇怪。
范海涛:我发现很多做口述历史的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老周会觉得大学之前写得那么细,有必要吗?我一直肯定地告诉他,大家很好奇你是怎么长大的,一定要写,这是读者需要看到的部分。
TOP HER:我发现他对自己的弱点倒是不做保留,比如多次提及自己“不够专注”的毛病。
范海涛:对,他从来没有要求删去有关性格负面或可能给自己形象带来不利影响的内容。恰恰相反,书中有一段关于他被带去派出所调查的故事,他讲的时候刚开了个头,就被别的事情岔过去了。到了下次采访时,我又忘记了这件事。所以最初并没有写进书里。后来他特意说,我进公安局这段怎么没写进去,他说这段其实很重要。于是,我们做了一次补充采访,把他连夜受审的那一章节补充了进去。我当时就很感慨,这种事情,一般人都会回避,或者最好别提,但他主动把它加上,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到。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传记作家?
TOP HER:你觉得写口述史和做记者去采访区别大吗?
范海涛:当然很大,因为记者(采访)都是一次性的,无论你跟这个人交流两个小时还是三个小时,你得到的都是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一个片段而已,但写传记是要参透人性,这要求非常长时间、非常深度的交流。
TOP HER:你原来计划用多久写完?
范海涛:最多一年,结果写了两年多。
TOP HER:去哥大读口述史专业对你最大的提升在哪方面呢?
范海涛:写作能力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视野,我现在看问题更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
TOP HER:传记作家这种职业,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范海涛:大量的阅读,肯定是最基本的,无论你是什么作家。在哥大我的另一个巨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结构性地读书。现在每读一本书,我会很清楚它属于人类社会知识体系的哪个部分,哪个分支,这个属于心理学,那个属于哲学,那个属于社会学,等等。不盲目地读书,这点非常重要。
另外一点是揣摩,揣摩别人的写法,别的传记作家,揣摩非虚构写作。揣摩然后学习。
最后是观察,和传主在一起,你的观察、沟通能力,至关重要的。你还要对生活敏感,如果不是天生,就需要训练。
TOP HER:你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有规划性的人吗?
范海涛:说实话,不是。但是好多人都觉得我是。其实我给开复写传记、去美国留学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某个事件的激发的结果。并不是特意规划。真正有规划的人,他可能非常清楚5年之后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不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特别想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包括《颠覆者》写完之后,整个人感到特别空虚和疲惫,我甚至怀疑还要不要把这个事业继续下去。
TOP HER:下一本书开始写了吗?
范海涛:有项目来找,但现在有了孩子,比较小。很多演员演完一个角色之后,要放空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开始。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TOP HER:虽然没有规划,但是否有一个你想成为他/她那样的人?
范海涛:有,我希望能成为沃尔特·艾萨克森,写《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那个人。他写过很多人物传记。当时我就跟开复说过,我想成为中国的沃尔特·艾萨克森。开复就说,还真有可能,你可以为此而努力。他是美国最牛的传记作家,所以乔布斯会在临死之前主动找他写传记。
TOP HER:除了是最牛的传记作家,他在写作上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范海涛:不仅仅写活人,还可以写死人。能把逝去的人的人生梳理出来,应该是更有意思,也更有价值。而且他能坚持下来,我觉得这个事业真的很需要坚持。
TOP HER:从收入来看,做传记作家能够满足你在物质上的要求吗?
范海涛:说实话,不能。
TOP HER: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会不会让你有焦虑感?
范海涛:没有,我还是对这份工作的价值有认知的。我觉得中国当前的写作市场真的很糙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时的时代,都需要非常认真和执着、精细有匠心的写作者。虽然这个职业的经济回报不会像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那样一下子赚几千万,但我的物质欲望也没那么强,小康生活我就很满足了。
TOP HER:下一个请你写传记的人,你希望是个什么样的人?
范海涛:现在也没有想清楚,好多时候都是靠缘分,开复和老周都是足够有趣的人,这两个样本我选取的非常成功。一个是大学生的偶像,非常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崛起于硅谷的美籍华人,这样一个特殊的样本,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老周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历经20年沉浮,披荆斩棘,突破本身的阶层,做到今天的地位。两个样本都很难得。所以下一个人物我觉得要慎重。如果写,我希望还是一线的企业家,而且是顶级的人物传记。
TOP HER:如果让你选一个你最想写的女性,她会是谁呢?
范海涛:也许是董明珠吧,她的经历足够有意思。我现在觉得女性太不容易了,尤其是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我觉得实现自我和把孩子照顾好这两件事,很难两全其美的。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其实也想写一本关于女性怎么处理自我和母性这两者矛盾的书,可能内心深处这个正符合我目前最想写的东西吧。
TOP HER:国内传记作者中,你是否有比较钦佩的?
范海涛:我真的觉得我是最好的。传记写作从学识,从敏感度,从写作方法,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都很强的工作。有一点点小骄傲的说,这种综合素质我还是不错的。
TOP HER:你觉得作家是否应该努力去经营自己的品牌?
范海涛:我觉得要的,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这是一个不拼命做营销,别人就不会注意到你的年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只有你露出足够多,让别人知道,相关的资源才会接触到你,这个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不是说要自我吹嘘,而是要让想找你的人能看到你,接触到你,这就是原因。
-END-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TOP HER”【ID: top-her】
Levitra Food Purchase Viagra Online From Canada Levitra 10mg Generic cheapest cialis 20mg Viagra Fur Den Mann Kaufen Purchasing Amoxicillin With No Prescription
Order Effexor No Prescription viagra Cialis Acquisto Farmacia Italia
Cialis Effets Levitra Farmacia Online Kamagra Without Prescription Amoxicillin Dose For 24 Lb Toddler Amoxicillin Expiration Date Where Can You Buy Pct Pills?
Best Buy Real Fluoxetine Drugs Pharmacy By Money Order buy generic cialis Amoxil Dosage Pediatric Donde Comprar Xenical Sin Receta Kamagra Insuficiencia Cardiaca